论苗族服饰的历史及其演变
苗族历史悠久,其祖先在先秦时期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代。战国时吴起说:“前者为三苗之家,左有栗鹏之波,右有洞庭之水,南有文山,北有衡山”。这个“三苗”或“三苗国”地区,在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居住在荆楚地区,被称为“满静”。三苗后裔满静的崛起,成为后来发掘的商代以前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苗族先民因居住在无锡、武陵地区,被称为“无锡人”、“武陵人”、“长沙人”。唐宋及以后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荣,苗族在祖国南方再次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引起了唐宋及以后各朝代的重视。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苗族的了解也在增强。因此,“苗”是从几个少数民族的“满”的混合名称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一的族群重新出现在文学中的。现在的苗族分布是汉唐时期形成的。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翻山越水》,是这样描述苗族先民迁徙的:“古时候,苗族生活在一个广阔的水乡,古时候,苗族生活在水乡附近;自从世界上出现了魔鬼,苗人就不能安宁,受苦的苗人要从水乡搬走,受苦的苗人也要从水乡搬走。”“日月西去,山川东去。我们的祖先!顺着夕阳西下的方向,涉水向西。”他们追逐着太阳的脚步。他们相信“在西部的万重山,山顶天,好地方在那边,好生活在那边。”苗族先民在压迫下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移居到陌生的领地。
从古代到近代,苗族经历了四次大规模迁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布格局。第一次发生在古代,《五帝实录》记载:“蚩尤作乱不需要皇帝的命令,黄帝招集诸侯,战蚩尤于涿鹿之地。”
经过尧、舜、禹三代,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三苗”集团被分化瓦解。第二次发生在西周至战国时期。西周多次用兵对付满静,楚国的影响扩大。大多数苗族祖先被迫离开江湖平原,迁入无锡和武陵地区。苗族古歌《翻山越水》描述了这一时期的大规模迁徙。
第三次发生在秦汉唐宋时期。这一时期苗族的主要流向是从无锡、武陵一带向西、向南。向西进入四川南部和贵州大部,部分开始经四川南部和贵州西北部进入云南;南迁湘西、广西,有的从桂北迁到黔南、黔东南。第四次大规模迁徙发生在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苗族不断从巫溪、武陵一带向贵州、广西迁移,并从贵州、广西、川南通过不同路线进入云南,陆续离开云南向东南半岛北部山区迁徙。这些大规模的迁徙主要是由于各个朝代的战争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的,也有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小规模迁徙。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第五次苗族大迁徙,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东南亚战争迫使大量苗族难民从东南半岛向海外迁徙,造成了今天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的局面。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迁徙,苗族形成了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琼及海外其他民族杂居的格局。苗族人民在迁徙和不断探索新土地的过程中,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影响了其他民族,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华,形成了丰富多彩、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文化。丰富而独特的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