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早,但作为专业教育进入大学课堂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这也是我国该领域后备人才匮乏,与其他国家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建国初期,人民政权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批学校成立了相关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术研究院。
改革开放后,面对第四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自动化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已经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一大批高校都增设了这个专业。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高校开设自动化教育,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普通高校每年招生200-300人的人才,有的高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形成了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近年来,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授和专家,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吴澄教授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陈、冷教授、杨家本教授、杨士元教授、肖德云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济大学吴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自动化系统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以钱、冯春波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这些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为新时期中国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望新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多关注。因为这项技术已经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发展到家庭自动化,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是必然的。
我国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连续几年供不应求(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强于1: 10)。随着一些国外大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因此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扩大。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自动化教育将有充分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