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保护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明进程。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首都,它有3000多年和850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历史文化悠久,中国色彩浓厚,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它既是一座拥有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城市,又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城市。我们既要保护她的古老印记,又要使她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一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现代活力的城市。当前,保护北京老城区尤为重要。

2065438+2009年2月,领导在北京东城区草场地四大胡同考察时强调,旧城改造提升要与保护古迹、保存历史文脉相统一,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随着旧城疏解改造专项行动的不断开展,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的旧城整体保护要求,北京在旧城保护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旧城疏解改造、人居环境改善、街区有机更新、历史文脉保护、文物公益性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北京模式”。

旧城保护既要保存和恢复城市的历史风貌,又要通过综合整治强化街区在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功能,满足市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发挥历史资源的当代活力。北京旧城的保护应该与解决现实的城市问题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文物,充分发挥其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让城市适应当前文明发展的需要,对一些传统的、过时的进行整顿和修复,让老城区有一个良好的“新陈代谢”。目前,北京旧城保护理念和实践最大的变化是全面改善和更新街区人居环境,提高旧城宜居性和居民获得感,同步推进旧城格局和中轴线保护、街区历史风貌恢复、遗产地腾退、文物建筑修复活化等工作。

北京是一个既有帝都文化又有街头文化的城市。这里有红墙黄瓦的故宫,有充满皇家园林气息的颐和园和北海,还有大量具有老北京人文气息的胡同。这些老城区的胡同街巷,反映了老北京人生活居住的地方的特色,包括在“胡同-四合院”内形成的或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礼仪、民俗、民风。旧城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层面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胡同界面形态和节点空间历史风貌的恢复,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营造和乡愁记忆的营造,让街区更加彰显老北京文化的人文魅力。

北京旧城保护意义重大,因为它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中心的最重要载体和基础。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老城核心价值观的保护和传承,严格落实“老城不可拆”,坚持“保”字当头,不断加强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不断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展示水平,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从而推动北京老城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独特魅力,以及历史文脉和时代新气象。

城市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的体现。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更新更为特殊,因为它承载了中国文化,同时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只有保护好老城区,才能让人们铭记历史,怀念和眷恋,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让它的精神传承下去,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