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类的历史和反思的历史”
赵冬梅教授说她是北大历史系的一位很棒的教授,因为她几乎是北大历史系第一个尝试走出象牙塔,在电视平台上与大众交流的人。当一个象牙塔里的教授想要走出塔外,在镜头和观众面前讲述真实的历史,难度可想而知:既要经得起专业角度的批判,又要让读者喜欢阅读,有所收获——就历史的功能而言,这是人类汲取过去、追求真理的本能需求。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意味着象牙塔与大众读者是相通的。
最可贵的是,赵冬梅的“好历史”必须是“人类历史和反思历史”。她曾说:“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有活着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生活,和我们一样快乐、勇敢、奋斗;他们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训。"
这本新出版的《人间烟火》是赵先生30年研究中国历史的结晶。通过有温度的叙述,还原日常生活中的“烟火”。
普通人的光辉人生故事
传统史学通常以HTC的叙事为主,普通个体的琐碎人生故事往往被忽略、被埋没、散落在历史的浩荡长河中,最终被遗忘。
但是,往往是那些个体的悲欢离合,持续了很久,有着历史的体温,才能够相当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歌唱,因为今天我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为爱而奋斗。
因此,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应该看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赵冬梅先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打捞出代代相传却又支离破碎呈现的日常生活历史,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探寻中国人行为在历史文化中的深层逻辑。
以人为隐线,串起衣食住行坐卧等日常生活的明线,不仅有客观具体的历史场景和器物,也有许多主观的人参与和影响历史,甚至书写历代日常生活的历史。这种写作视角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个人无法选择性别,家庭,时代。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家庭给予的东西,尽力让自己活在性别和时代的规则里。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深刻而永久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探索中国人精神的“隐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