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故居的特色

吴承恩故居在抗日战争中被毁。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400周年,迎接中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淮安市人民政府在五寨旧址重建吴承恩故居。故居前部为生活区,面积9875.55平方米,院墙东西长30米,南北长100米。吴承恩2间书房,吴承恩3间房屋,3间厅堂,3间是吴承恩出生地的父母屋,3间厢房,34米回廊,总建筑面积392.77平方米。

吴承恩故居门口有一块横匾,上书“吴承恩故居”,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潼题写。进院便是客厅,这是吴家的主客厅。它是举行婚礼和葬礼的地方,也是迎接亲近的客人的地方。大厅里摆放着一尊吴承恩的半身像,上面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射阳毛”匾额。雕像两侧是中国著名女书法家肖娴题写的对联:“以力怪奇,以诚取经”。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正殿大门两侧,橘黄色背景上的绿色大字对联,有着天壤之别:

搜百代文,采千年韵,艺苑推北斗久;

舅妈敢以妖为幌子表达心意,表演了一出奇异的西游记。

这幅对联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成就及其代表作《西游记》的史料价值。

从射阳堂到后面,穿过长廊,可以到方上,吴承恩父母的家。地主山外,是后花园的大门。

吴承恩父母家也是吴承恩的出生地。吴承恩的父亲吴锐(1461-1532),名叫居翁,为人忠厚,喜欢讲史传,喜欢逛怀地古刹,经常给年幼的吴承恩讲民间鬼神的故事。接了徐家,生了一个女儿叫吴承甲,嫁给了淮安家臣人沈珊。中年以后,与张结婚,生下吴承恩。东屋是和徐的卧室,西屋是和张的卧室。吴承恩故居后花园于1999年4月改建对外开放,占地约4800平方米,命名为“吴园”。吴承恩年轻时爱听民间故事,爱逛家乡的名胜古迹。长大后,他爱看奇书,渐渐开始自己创作童话。他年轻时就开始创作《西游记》,他家后院是他创作和隐居的地方。园中的许多景点都是他小时候父母给他讲神仙故事的地方,曾经勾起他许多美好的回忆,常常激发他创作《西游记》。

进入“吴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空心的墙,墙上有一个方孔,透过方孔,游客可以看到一块太湖石。太湖石名“灵根”,呈倒三角形。里面有三个天然洞,与《西游记》中的“灵台芳村山”和“解岳三姓洞”不谋而合。这是西游记的开始,也是悟园的入口,所以悟园之门的结盟是西游记的第一个目的:

精神根源生于源头,精神修炼生于道路。

灵根石西面是一个开放的大殿,四周有回廊,称为“松风轩”。吴承恩一生最爱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松风”二字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秋来明月》云:

徜徉山谷,树木苍松争奇斗艳。

助琴向明月,试写风骨。

他甚至把陶弘景比作一个喜欢听清风的道教名人:

“何思涛隐居,风满空亭!”松风轩南北各有一扇门,每扇门都有对联。它们是:

云深三路鹤归院,水满一溪彩虹倚门。

助琴向明月,试写风骨。

千年遥寄仙药,八极独海。

大厅右侧是一组名为“小大地”的建筑,两侧有一幅对联:“我生于人间,迷恋小大地”,是吴承恩晚年的诗句,反映了吴承恩晚年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对现实生活有了积极的态度,希望通过创作《西游记》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

假山前是人工挖的湖。湖里生长着一些睡莲和金鱼。夏天,金鱼在花草间穿梭,十分迷人。

在假山的左侧,有一座名为“方”的建筑,它像一艘船一样建造,采用了一种“旱地造水”的建筑技术。小船停靠在岸边,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唐四大师徒的归来。船上有云:

何婷朱富从他面前经过,鲶鱼洞里的龙宫踩在上面。

假山上有亭子,额上写着“岩破苍穹”。柱上有一副对联:

猿欲撼溪影,鹤要认云枝。

南阁下坡上有一块太湖石,名为“笔峰”,形似笔挺。

假山的东边有一个门廊,叫做醉翟墨。其连接的云:

松柏覆盖景区,松柏环绕仙居。

假山南侧,西起船屋,有一湾水环绕山东。水面上有一座蜿蜒的桥。在桥的北岸,假山和醉酒的玄默之间,有一块太湖石,看起来像一根杆,高高瘦瘦地矗立在地上。这很奇怪。上面写着“深圳”两个字,激发了吴承恩写西游记和孙悟空金箍棒的灵感。所以,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东海龙王送给他的定海神针。

吴承恩故居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