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龙河地理环境
玉龙河主要景点有:富力桥、玉龙桥、归义古城遗址、仙归桥、老县城民居群和“小漓江”风光。
富力桥是阳朔县著名的古桥,横跨五桂河,是一座石结构的单拱桥。富力桥长30米,宽5米,高10米,建桥日期不详。如果站在玉龙桥上俯瞰,可以看到上游的金龙桥和富力桥依次横跨在玉龙河两岸;而九仙村下游地区的山峰雄伟壮观,正是马立克奔腾。
老县城,位于玉龙河畔的阳朔风景区。酒仙村建于距今约1,400年,唐武德四年至贞观元年(公元621 ~ 627年)在黟县建立。老县城里最值得观光游玩的就是老县城里的古村落和民居,而这种景色也可以说是整个玉龙河景区的精华所在。
老县城的村屋古色古香,曲径通幽,许多马头墙,青砖青瓦,坡屋顶,尤其是入口,大方光滑的大理石做的过梁、门框、门槛、基石,气势非凡,富有质感。在老县城的村民面前,有几对刻有祥云、龙凤、狮子、鱼等吉祥图案的石雕。此外,还有一座写有“玉门”二字的建筑牌楼。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景观专家卡尔博士,曾在徒步游览过遇龙河的景色后感叹:“这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美的地方”。
玉龙河景区特色:玉龙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有“小漓江”之称。如果说漓江算是大家闺秀,那么玉龙河就是小家碧玉。除了坐大船游漓江,你还应该坐竹筏游玉龙河,然后才能去庆幸你来了。乘竹筏游览朝阳码头至工农桥的河段,是玉龙河精华的凝结。
遇龙河漂流路线:潮阳码头-乌龟赛跑-红旗飘飘-水车山庄-青蛙过河-吴志锋-骆驼过河-月亮山-巨鼠飞-潘庄(徐悲鸿画院)-工农桥(刘三姐古戎庄寨)
去桂林,不游漓江,很遗憾。去阳朔不看玉龙河是一种遗憾。
阳朔的一个景点玉龙河被称为“小漓江”,是阳朔景观的精华。它以青山、绿水、绿竹、绿桥、奇村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难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玉龙河发源于临桂区的古力河,但其大部分流域在阳朔。它清澈而迷人。它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在清搜渡(高田日出)与金宝河汇合,然后流入田家河,再从田家河流入漓江。玉龙河在古代被称为“安乐河”。后来因为河上建了一座石拱桥,人们就干脆把这条河叫做安乐河。“鱼龙”与“活”,人们对这一泓清水的良苦用心可见一般。
玉龙河的宽度一般在30-60米,长度约44公里,水深七八米,浅的部分只能到腿和肚子。徒步游玉龙河,赏阳朔美景,是欣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玉龙河两岸青山连绵,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一路竹林成行,芳草萋萋;晴天的情况下,蓝天白云,碧水绿草,欢快活泼;下雨的话,雾云密布,妩媚迷人,将阳朔的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把漓江比作一个风情万种的美丽家庭,那么玉龙河应该是一个小家碧玉。
走进玉龙河流域,你不仅可以看到“缩水”的漓江景观,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非常有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有水车,有建筑。它的历史气息和沧桑,明显优于漓江阳朔的奇景。
如果从阳朔镇出发,献给玉龙河的第一道风景就是富力桥。富力桥宽5米,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做成的桥拱成一个大半圆,倒映在水中。是蛋形的形状,就像大姑娘的明艳脸蛋,很别致。
桥的两边是数百公顷的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白云在碧波中翻滚,景色宜人。在桥的两端,有两棵古树,仿佛是桥的两个守护者。它们和富力桥一起,在遇龙河上永垂不朽。由于富力桥呈半拱形,从桥一端的洞口向另一端望去,青山绿水、白墙黑瓦都倒映在水面上,镶嵌在桥中,仿佛山水画再现于隐月之中,淡雅质朴,十分诱人。富力桥建于哪一年?这是无法证实的。估计和修建金龙桥、玉龙桥、仙桂桥等名桥的年代差不多,因为在这条蜿蜒的河道上只修建一座桥显然是无法通行的。过了富力桥,顺着玉龙河往西北走,很快就能看到玉龙桥了。
玉龙桥建于明代,可见玉龙河的名称最早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是阳朔县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跨18米。清同治九年(1870)修建石栅栏,上面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美不胜收。从远处望去,玉龙大桥坚固高大,古藤缠绕,野花点缀,雄伟壮丽,很有男子气概。
站在玉龙桥上看周围的风景是非常愉快的。上游一河相连的金龙桥和富力桥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依次排列在两岸。阳光照射在水中,将它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玉龙河拉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金光闪闪,犹如一条金龙在游动。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建造这座桥的时候是否看到了这一幕。也许这就是玉龙桥来到这里的原因。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星罗棋布,稻田波涛汹涌。桥下有一个回水池,清澈如镜的水倒映着东海岸的村落。村前的古榕树,黄墙青瓦的农家乐,大街小巷,都历历在目。更有趣的是,墙壁、房屋、道路都是用半米见方的青铜石块砌成的。就连伸到水里的砖头都是一样的。那深潭,那古榕,那村落,再加上玉龙桥,就是“小桥流水”的最好写照。只是马致远先生没看过玉龙河的风景。如果他有,那首诗恐怕会写得更好。
玉龙河历史悠久,表现在一个遗址上,就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脱离阳朔县,回到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至义县,入阳朔。
至于回到易县的意义,社会上有很多传说,没有定论。但是,还有一种更正式的说法,那就是“大一统义,精诚为帝。”可见义县脱离阳朔并不是很正统,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在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被认为是一个大县城。当然,今天的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好得多。现在整个“县城遗址”只剩下西北角的一口老井和两户人家。归义,前世今生,已不能相提并论,却在玉龙河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古井旁的石栅栏上刻着“寻旧”二字,但如今的玉龙河却焕然一新。
出了归义县旧址,我们来到了鱼龙河上另一座著名的桥——仙归桥。仙桂桥没有前面两座桥大,但是有一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城旧址不远,所以人们叫它“老县城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枢纽。
这座仙归桥是广西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桥虽然不大,但景色宜人,也是玉龙河的一个景点。到遇龙河,这三座桥一定要看。
阳朔遇龙河风景区包括沿河的带状景观。阳朔玉龙河发源于临桂区,全长42.5公里,其中阳朔玉龙桥至秦戈渡一段风景最佳。主要景点有:犀牛塘、水月风光、五指山、朝阳寨、仙桂桥、玉龙桥、归义古城遗址、汉群、东源岩、八仙过海。
阳朔的玉龙河,一条有河风、有河韵的“小漓江”,古称“安乐水”。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它在这里巡航时,感觉东海黯然失色,于是躲了起来,留了下来。这条龙晚上漂浮在水面上贪婪地观看美丽的风景,但后来白天它有时会忍不住偷出来。河边的许多村民都见过它。于是“安乐水”改名为“玉龙河”。
阳朔的遇龙河是一幅画卷。河两岸的山色千姿百态,岸边竹子叠翠,香蕉四季常青,沿岸稻田的颜色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田野里充满了生机和诗意。玉龙河的地下水清澈湛蓝,站在河边,你会以为是头顶万里无云的天空。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玉龙河上的两座古老石桥——玉龙桥河富力桥。其中,玉龙桥雄伟壮丽。像老县城遗址附近的仙桂桥,是一座无臼单拱石桥。遇龙河上有石桥、木桥,还有河中的二十八滩,沿河灌溉田地的竹水车,岸边古榕树掩映下的农庄,村姑在村旁荡衣,老人垂钓,碧潭上的鸭子嬉戏,光滑的孩子嬉戏,炊烟袅袅,构成了一幅充满乡土风情的画卷,一幅“人间仙境”的美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