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的中国传统庭院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庭院组合,城市规划和园林布局在世界建筑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特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注重阳刚雄壮的表现,形象追求“雅量”,细节追求“错金”,与形式建筑相辅相成,要表现出一种女性美的园林,也追求尽收眼底,园内多高台,奇花异鸟。正如《先汉大赋》所描述的,此时的园林宏大,包罗万象,尽可能地表现出奢华与富贵,没有后世园林的诗情画意与韵味。所以从阴阳合德、刚柔并济的美学观念来看,此时的建筑艺术是幼稚的,是过度暴露的,是对外界的一种比较粗糙的、物质的把握。随着历史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动荡的社会政治使大量文人自觉与现实社会保持距离,谈玄风兴起,尊周易、老庄为三玄,这也为汉代以来较为正统、枯燥的艺术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表现为作为广甸高层建筑补充的古朴、典雅、幽静、自然的乡村园林的迅速发展。

在布局设计和环境意识上,中国的古建筑表现出强烈的阴阳结合观念。南唐诗人冯延巳的名句“院子有多深”,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传统建筑的无尽延伸。庭院一般是指由前后建筑和两侧的走廊或墙壁围成的空间。在这里,建筑的现实支配着太阳,而庭院支配着阴。虚实结合形成的“前庭”和“后院”按中轴线有序连续推进,大大增强了传统建筑阴阳结合的艺术魅力。这可能是为什么北京的紫禁城、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其他建筑群会给千千成千上万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如果单个地、孤立地看这些群体中的正殿,它们的基本造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古建筑丰富多彩的艺术。但是,一旦它们与走廊、门楼、亭台、隔断等有机结合。,他们的号召力就会成倍增加,比如《周易》经书中多次提到的“朝廷”,就说明了这个特点。即使到了秦汉时期,建筑也主要表现出阳刚之美,室外空间的组合也没有完全被忽视。比如前面说的秦阿房宫,不是一个单体建筑,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寺庙、建筑、亭台楼阁,以及许多架空的地道和多条道路组成。在它的阳刚之美中,也透露着淡淡的美。陶渊明被钟嵘的诗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祖”,并从这位著名的田园诗人的诗中赞美田园之美。也揭示了当时文人对建筑风格追求的变化。“方宅十余亩,茅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李涛罗塘前”(《归园居》),“倚南窗为傲,城池易安,园日有趣。门虽设,常关”(《归家》)。这样小巧简约的建筑环境,悠闲的生活氛围,浓缩了恬静、美好、含蓄的女性美。

现在复式屋顶花园也被归类为庭院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