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鉴真去日本旅行时带了什么?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是中日佛教交流中的一件大事。鉴真六次赴日,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在双目失明时仍未改变主意。第六次旅行成功,成为日本传播佛教十年中日本法家的始祖。他带来的唐朝先进文化改变了整个日本社会,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时至今日,汉传佛教仍是佛教的最大分支,影响深远,深入东亚各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先是在朝鲜半岛传播,后又传入日本。日本的佛教历史晚于中国和朝鲜半岛。

但日本的佛教却发展迅速,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古代两位高僧大德到日本后,对佛教的推广做出的巨大贡献。鉴真大师游历日本,成为日本法家学派的始祖,袁茵大师游历日本,创立了日本主流佛教宗派——黄柏宗。这两位大师在游历日本时都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

其中最困难的是鉴真大师,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期间双目失明但仍不改初衷。最后一次穿越终于成功了。

还记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吗?所有这些材料在外包装标签上都标了八个大字:“山川异域,气象同。”短短的八个汉字感动了很多日本网友,因为这八个字的背后有一个中日友好交流的故事,而主角就是本文要提到的鉴真大师。

隋唐时期,中国疆域空前辽阔,无论是识字还是武功都达到了顶峰。所有的国家都来到朝鲜,所有的海洋都投降了。当时有100多个国家向隋唐朝贡。与此同时,在日本国内,王华开始决定,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与隋唐相比,这是罕见的。

日本在东亚的邻居中国,眼光无限。它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十几个隋朝和唐朝的使节。由于隋朝建立时间很短,日本派出的使节多集中在唐朝。这些使臣,带着对天国的真诚学习,来到唐朝,吸收了唐朝的许多法规、文化艺术、科技、风俗习惯。出使唐朝为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促使鉴真东渡日本的,其实源于日本的一个事件。七世纪的日本,有一位王子,痴迷于佛教。他的名字叫长屋王。这位长屋王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也是隆亲王的长子。太子虽然没去过大唐,但对大唐十分向往,大唐是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长屋王曾命人制作一千件袈裟,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唐朝僧人,并贴心地在袈裟上绣了四个字:“山川异域,日月同风,诸佛相送,* * *相结。”

长屋王用诗歌表达了对中日友好交流的期待,但他没能亲自来唐朝。公元729年,强大的日本皇室长屋王遭到死敌藤原的陷害和反叛,长屋王被迫自杀。的妻子,王子义德,和的儿子,厨师王,森田王,格木王和钓鱼王都上吊自杀。这一事件被称为长屋王之变。

(日本长屋王)

长屋王对唐朝的向往写在他给唐朝僧侣的四句话里。恰巧唐朝的鉴真和尚看到这四句话后非常感动,对海那边的日本产生了兴趣。

鉴真大师出生在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他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研习佛教三藏。游历后,在扬州大明寺讲法。唐朝时期,佛教在汉朝的传播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位唐朝皇帝都积极推动中土佛教的发展。

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大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莫嘉陀王国国王佘城的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获取真经。他成功归国后,轰动了整个唐朝,对鉴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玄宗天宝年间,鉴真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和尚了,但他传播佛教的野心很大,就把目光投向了佛教基础还不稳固,佛教氛围还不够浓厚的日本。

唐玄宗二十一年(733年),日本派遣和尚荣垂和赵朴随唐朝使节到日本。这两位僧人来扬州大明寺参观,希望大明寺僧人能派代表去日本传播佛法,宣讲戒律。

当时由于对危险的异国去海那边的心理作用不明,大明寺里的和尚都沉默了,没有一个人答应。只有鉴真大师站了出来,用坚定的眼神说出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为了佛法,何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并决定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前往日本弘法。

(鉴真和尚穿越东方)

天宝二年(743),鉴真和弟子道行、向燕等人造了一条船,决定从扬州渡海到日本,但在出发前,同行的一个和尚诬告鉴真勾结海盗。结果,所有准备离开的僧侣都被政府限制住了,鉴真第一次穿越日本的计划泡汤了。

从那以后,在十年中,鉴真已经组织了五次赴日旅行。前四次出行都是因为台风海浪、礁石、沉船等意外,出发后不久就全部被迫返航。在此期间,鉴真因过度焦虑和重病而双目失明,随行的日本僧人左戎在端州龙兴寺(今广东肇庆)病逝,他的大弟子向燕也是如此。

直到天宝十三年(754),鉴真再次率领40多人的僧团第六次访日。自从他第一次离开后,十一年过去了。也许是鉴真传播佛教的坚定决心感动了上帝,鉴真访日也相对顺利。今年年底,他在九州南部的妻子家樱岛登陆。

鉴真一登陆,就在全日本引起了轰动。唐朝大德和尚的到来,对于渴求佛法的日本人来说,犹如天降甘霖,滋润了这片佛教不毛之地。次年,鉴真被迎进京都首府奈良的东大寺,日本天皇、皇后、王子等人被鉴真大师授予菩萨护符。向包括米沙·郑袖在内的440多人颁发戒律;鉴真大师因给80多个寺院传授新的戒律而受到日本全国佛教徒的欢迎和尊敬。

在日本的十年中,鉴真大师不仅带来了佛教,还带来了许多唐朝的先进技术。

(日本国宝级文物,世界文化遗产唐赵体寺)

鉴真是佛教法家的大和尚、大德行,但在日本之前,佛教文化从未形成主流教派,而在日本之后,法家之所以能长期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教派,与鉴真传播佛教是分不开的,所以鉴真被尊为日本法家之祖。

唐朝是当时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本人仰慕中国,不懈努力。他们几十批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也把唐朝文化带到了日本。他和他的弟子们在建筑、雕像和壁画方面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技术,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光彩。

作为日本国宝的唐赵体建筑群是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这座宏伟的日本皇家寺庙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征,是日本田萍时代最大、最美丽的建筑。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鉴真及其弟子大多擅长书法。他去东方,甚至随时带着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原著。在日本展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学习书法的热潮,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的皇帝、首相和政府高官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日本佛教是从朝鲜传入的,但佛教典籍匮乏,多以口授、手抄的方式传播,难免有错误。据《日本史续》记载,天皇曾委托鉴真纠正经典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杰出的贡献是医学知识的传授,他被日本人民尊为医学始祖。日本豆腐业、餐饮业、酿造业等。也相信他们的行业技能都是鉴真授予的。

鉴真大师六次赴日弘法,历时十一年。历经种种艰难曲折,他终于到达了日本。他不仅带来了深奥的佛教教义,还带来了文化传播,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社会面貌,展示了唐朝的繁荣。一千多年来,日本人民一直发自内心地尊敬鉴真大师,视他为日本的“法家之父”、“文化之父”,成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