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年的发展变化

张店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齐国故都临淄区,南接蒲松龄故里淄川区。属于山东半岛开放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和半岛城市群。是全国50强城市之一,淄博的中心城市,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流通中心。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人口75.2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2.49%。

张店属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传播区,历史悠久。战国时,燕在这里分封,建立了“昌国”。在金末元初,它还作为“黄桑商店”闻名海外。据说“商贾云集,日进斗金”,是元明清时期的重镇。成立于1955年4月,现辖7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13个行政村,7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

张店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立体交通网络便捷。吉焦铁路、庆忌高速公路和309国道纵贯东西,滨莱高速公路和205国道纵贯南北,空、海、铁交通十分便利。现代通信网络连接四海,构建了以固定电话网、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高速互联网、本地智能网、无线本地电话网和各种支撑网络为主体框架,满足信息化需求的全功能、多手段、立体化的现代通信网络。

能源供应充足,日供应焦化煤气654.38+0.5万立方米,年供应天然气2亿立方米,日供应水60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25万吨,年供电654.38+0.4.7亿千瓦时。该地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煤炭、铝土矿、粘土、石灰石、粘土等矿产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在山东省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张店区坚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实施“三强、立环境、发展科技产业、推进城镇化”四大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994进入全省首批小康县行列。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54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5亿元。力争到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9亿元。

张店区现有商品交易市场81个,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10个,市场经营面积超过654.38+0.7万平方米,市场摊位容量2.5万个,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家装市场群、专业批发市场群三大商业中心和淄博义乌小商品城、中国陶瓷科技城等大型商贸流通项目。现代物流、文化教育、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旅游娱乐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张店服务业发展进入规模扩大、档次提升、业态丰富的新阶段,鲁中商贸中心地位日臻确立。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43亿元,居全省县市之首。

张店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省内医药、硅酸盐、化工、工业陶瓷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基地,齐鲁石化、新华制药、山东铝业、华光陶瓷、大成农药、四沙股份等11上市公司所在地。张店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科技产业,加快调整工业经济布局、产业和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建材、机械、纺织、化工为支柱,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5家,外向型科技企业300多家。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206亿元、23.4亿元和6543.8+0.2.8亿元。

张店区与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化工、建材、纺织、服装等40多种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经济园区发展迅速。淄博科技产业基地、淄博建材工业区、张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沃土和创业的天堂。2004年,全区建成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项目201个,引进区外投资项目186个,到位资金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605万美元,出口总额6543.8+0.4亿美元。

近年来,张店区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43.8+多亿元,先后完成张北路、漳州路、张馨路、人民路、* * *青团西路等20余条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提升背街小巷88条,建设了中心广场等一批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以建设“绿色张店”为目标,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和东部绿色屏障工程,建设滨河公园、儿童公园、张店植物园、环城林带等一批大型绿化工程。淄博人民公园改造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38.7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面改善市容环境,使城市形象更加优美。现在的张店,绿水青山环绕,是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张店区拥有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落户张店。大中型医院41所,医务人员2100余人,其中高级医师100余人,医疗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体育、科技、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张店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区、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省“平安山东”建设区、省民营经济发展区、省就业再就业集体。连续六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先后荣获并保持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教育示范区、省教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