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的历史沿革
从三山岛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推断,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2世纪)开始,泰伯和钟勇避免前往长江以南建立“吴钩”,距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此后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吴越楚)。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战后吴的辖区发生了变化。隋开帝九年(589),吴州改为苏州。十一年(591),吴县迁衡山(今衡山镇)。唐五周元年(696)考析:常州郡位于吴县东部,两县边市共治。隋唐时期,吴县的农田水利和水运得到很大发展。大业六年(610),杨迪开凿大运河,吴县不仅成为江南运河航运的重要场所,还改善了大面积农田的灌溉。“云帆转三海,粳米来东吴”“凌藕夜市卖,春船载再续前缘”。这些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吴郡的繁华景象。随着交通的改善,吴县的手工业和多种经济也同时发展起来。丝织和刺绣闻名世界,其产品逐渐销往国内外。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为“贡品”。“洞庭万树金熟”“树树烟笼疑着火”是洞庭山区果林的生动写照。北宋三年(978年),吴、常州两郡均属浙江西路。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初,吴县疆域辽阔,包括常熟、吴江、嘉兴等地。秦以后,吴县的地域和隶属频繁变动。到东汉末年,吴属于孙权的割据政权。晋武帝灭孙皓,天下分十九州,吴属扬州。金太康四年(283),于海县(今常熟市)位于县北部。宋齐梁陈时期的吴郡是吴郡..梁朝侯景之乱时,吴郡曾称吴州,后吴州、吴郡、吴郡同城。
北宋三年(978年),吴、常州两郡均属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元和郡设在常州郡东南,与吴县、常州郡共治。后来吴县的东山、西山被划出来,建太湖、镜湖。到1912,三县两厅合并为吴县。1928年,在吴县市区设立苏州,1930年撤市,管辖权归吴县。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市县分治。苏州位于市区和郊区,吴县是周围的村庄。东山、西山、太湖设立太湖行署。1953年5月,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在震泽县重建。1959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隶属苏州专员公署(1960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吴县解放后,没有其他县城,县党政机关驻苏州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65438年至0984年,吴县在苏州城南开辟了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距中心约3公里。1989年8月,吴县政府迁入新城。
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2000年6月365438+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