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历史

新年伊始,俄乌天然气争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曾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兄弟纽带,两国为何会结下如此仇人?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为你讲述两国300多年来的爱恨情仇。

■乌克兰:俄罗斯的诞生地

9世纪,乌克兰第一个国家基辅——俄罗斯崛起。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最早的古文明之一。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辅罗斯拥有500多万人口,边境之广前所未有,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北欧和东阿拉伯国家贸易往来频繁。基辅也被称为第聂伯河畔的“皇帝之城”。

弗拉基米尔父子统治时期,基辅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为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奠定了文化基础。988年,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结婚,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所以,今天俄罗斯的国徽上有拜占庭文化的象征——双头鹰。历代沙皇也自称是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人。

弗拉基米尔父子之后,基辅的俄罗斯逐渐衰落,被俄罗斯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因此,从俄罗斯时代直到苏联时代,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基辅罗斯一直被视为俄罗斯历史的鼻祖,基辅市也被称为“俄罗斯城市之母”。

■反对波兰统治,乌克兰主动加入俄罗斯。

约12-13世纪开始使用“乌克兰”(原意为“边境地区”)一词,随后,这一称谓逐渐扩展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以此称谓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但乌克兰在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和人种学概念而存在,而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因为不存在乌克兰这样的国家,乌克兰的土地被分别分割为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领土,乌克兰人成为一个失去自己国家的民族。

1648年,由波格丹一世·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乌克兰人民反抗波兰的统治。他写信给俄罗斯政府,希望得到同样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帮助。赫梅利尼茨基在信中表示,乌克兰哥萨克愿意接受俄罗斯沙皇的领导。后来,在给沙皇的一系列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多次表示愿意服从俄罗斯的领导。然而,俄罗斯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做出答复。

孤立无助的乌克兰起义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在维尼察战役中,乌克兰哥萨克首领博贡率军在冰川上与波兰军队会师。战斗中,哥萨克假装撤退,波兰军队在后面追赶,没有注意到冰上多处散落着凌乱的稻草。波兰军队眼看就要追上哥萨克人了,但他们一踏上这些稻草,脚下的冰就裂开了。原来,伯公事先下令砸碎了许多冰洞,当这些冰洞被薄薄的一层冰覆盖时,就用稻草覆盖,以作伪装。乌克兰军队趁乱大举反攻,打得落花流水。但由于波兰买通了在乌克兰背后发动进攻的克里米亚汗国,受到打击的乌克兰叛军被包围,不得不向俄罗斯再次求援。

1650年,俄罗斯与波兰的领土谈判破裂,俄罗斯决心帮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会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署了波格丹一世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条约,也称为3月条约。乌克兰获得高度自治后,正式与俄罗斯结盟。

■沙皇把乌克兰变成了“小俄罗斯”

与乌克兰的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为俄罗斯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欧洲的先进文化通过乌克兰这片黑土地源源不断地传入俄罗斯。与俄罗斯的联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乌兹别克斯坦

鹤的文化主要受西方影响;从此,乌克兰的历史发展转向了俄罗斯这片沃土。

1700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争夺波罗的海,与瑞典发动了“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招募了大量乌克兰哥萨克人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激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的领袖马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新获得民族独立。听到这个消息,沙皇彼得大怒,派兵清洗哥萨克大营。从那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结下了深深的怨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彻底击败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建了小俄罗斯部,在乌克兰实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并根据俄罗斯的社会模式、价值观和语言文化重构了乌克兰的社会结构。沙皇俄国同化了乌克兰上层统治阶级,确立了俄语的官方地位,将乌克兰语降格为“乡下土包子”语言,禁止出版乌克兰语书籍和教科书,强迫乌克兰人抛弃母语和文化传统。接下来的200年,俄罗斯一直牢牢控制着乌克兰。

■乌克兰向德国寻求独立。

1917,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认可,“拉达”先于苏俄政府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

中国派出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联武装。但没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到了推翻“拉达”政权的借口,扶植了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联红军发起反攻,乌克兰回归苏联版图。但在随后与波兰的战争中,苏联红军先胜后败,被迫将西乌克兰割让给波兰等国。

1922 12、乌克兰加入新成立的苏联,成为首批加入苏联的四个国家之一。1939年,苏联政府武力夺回乌克兰西部,乌克兰统一了。

■苏联错误政策加深了俄乌裂痕。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发起工业化运动,中央政府在乌克兰投入大量资金,把乌克兰建设成为全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比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因此,乌克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直在增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强制征粮和农业强制集体化的政策,乌克兰发生了大饥荒。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成为“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被囚禁和枪决,大批乌克兰民众被迫在冰天雪地中移居西伯利亚。这些都使得俄乌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1年“8月19919”事件后不久,在苏联中央政府瘫痪的情况下,乌克兰宣布独立。虽然此后俄乌两国从一家人变成了邻居,但300多年来,俄乌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相同的宗教信仰、相似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将两个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注定了两国之间的恩怨将被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