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历史沿革。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现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1108300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县级区划中排名第二。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16世纪夏朝时期,沂水县境内北入青州,南接徐州。商朝,沂水属民。西周时,沂水属于鲁国。春秋时,沂水之地为筏。巨鹿山东之争后,入齐。战国时,以沂水为盖。秦时沂水属琅琊县莒县。西汉,沂水之地,属东关郡、琅琊郡、徐州刺史;西部边界是盖依、台山县、兖州刺史;南部边界是城阳、涡阳渡、东安。东汉时,沂水为徐州刺史琅琊国杨过废城。东汉末年,东关、盖二郡升为郡。三国时,沂水北部边界属东关县和东安县,东关县为魏国徐州刺史;南方是琅琊的首府。晋初沿袭魏国旧制。公元297年(元康七年),在东莞设东安郡。自永嘉(东晋)以来,十六国纷争割据,夷地归属发生变化。公元327年(先河二年)至公元409年(艺兮五年),沂水分属后赵、颜倩、前秦、后燕、南燕五个北方少数民族。南燕慕容德改东关郡为团城。南北朝时期,夷地南北相争,先后属东徐州、南青州、东安郡、莒州。隋朝,帝初废东安郡,设东安郡。596年(开十六年)改称沂水县,东安县不在古盖县。隋末,东安郡被废,并入沂水郡,隶属琅琊郡。沂水县的名称沿用至今。唐代,公元622年(武德五年),义帝属莒州,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莒州被废,郡属河南省沂州琅琊县(今临猗)。五代十国时期,沂水先后隶属于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隶属于沂州。宋代(北宋),沂水县属琅琊县,沂州,JD.COM东路。金朝于1126年(金太宗四年)灭北宋。淮河以北为金所占,郡属莒州,山东东路。元朝于1234年灭金,此时土地归还袁。1279年,南宋灭亡,全中国统一。沂水县属莒州,沂都路,中书省山东东西路宣传慰安所。明朝,明朝初期。1376年(洪武九年),属山东青州府。清朝,清初。1730年(雍正八年)改为莒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为益州。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设路,沂水县属戴南路。1915年改称集宁路。1925年更名为琅琊路。1928年伐,属山东省。1936年2月,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署成立,隶属沂水县。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入侵沂领土,占领沂水城,沂水沦陷。1940年3月,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山东支部直接领导。1941年2月,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促进委员会鲁中区沂蒙办事处。1940年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原沂水县被划为西南的沂南县、南部的沂林县、东南的沂东县、东北的聚义县、北部的易贝县、西北的沂源县,后又数次分合,归属不同。现将钟毅、易贝、益东、聚义四县的沿革叙述如下:1944年1月,易贝、聚义边四县属益山署。1945年7月,钟毅县隶属鲁中行署沂蒙办事处;同年8月13日为山东省政府第二派出机构(改称省管委会)鲁中行署。1948年7月17日,隶属山东省政府中南山东行政区公署第二派出机构。1949年7月,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卢中南行政公署沂蒙办事处。同年八月,恢复沂水县名。同时,易贝、聚义两县(1946年改名聚义)合并为聚义县,隶属沂蒙署。9月7日1994,撤销黄山铺乡、徐家湖乡,成立黄山铺镇、徐家湖镇。1995 65438+2月29日,撤销高庄乡,成立高庄镇。1997年2月26日,撤销吴家洼乡,建立吴家洼镇(郑路字[1997]第48号)。1998年2月23日,撤销王庄乡,成立王庄镇(郑路字[1998]第41号)。2000年,沂水县辖15个镇,16个乡。总人口1057758各乡镇人口:沂水镇131868马站镇62607高桥镇55823徐家湖镇53456黄山铺镇46640腰店子镇41548诸葛镇35095崔家峪镇30981四里堡镇30989杨庄镇24258高庄镇30617王庄镇25518吴家洼镇30679道托乡36531李权乡34578龙家圈乡38421善团乡31452圈庄乡31828富官庄。宝乡30557元洞头乡27093池畔乡22288元家庄乡22122新民官庄乡19369柴山乡18409王家庄子乡17188东峪沟乡17092谷夏村乡65438+。单位:人)2000年2月29日65438、吴家洼镇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沂水镇;撤销山团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庄镇;撤销何家庄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付官庄乡;撤销三里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四里堡镇;撤销新民官庄乡、谷夏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诸葛镇;撤销东峪沟乡、池畔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沙沟镇;撤销柴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家泉乡;撤销王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夏薇镇;撤销王家庄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高庄镇;撤销袁家庄乡,行政区划并入徐家湖镇(郑路字[2000]第90号)。即沂水县由15镇、16乡调整为13镇、6乡:沂水镇(吴家洼镇)、四十里铺镇(三十里铺乡)、高桥镇、杨庄镇(善团乡)、崔家峪镇、姚店子镇、姚店子镇。(括号内为合并后的乡镇)截止2007年6月65438+2月31,沂水县辖13个镇6个乡。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