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
从这一天起,新中国民航迎着* * *和中国的朝阳腾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通航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民航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支持。它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中国民航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 -1978):
1949 165438+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下,在空军指导下,成立民航局。
10月9日,中华航空公司总经理165438+刘静怡、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员工在港光荣起义,率领12飞机返回京津,为新中国的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
1950新中国民航成立时,小型飞机只有30多架,年客运量只有10000人,运输总周转量只有157万吨公里。
1958 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从即日起,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 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直属局。
1960 165438+10月17、经国务院市政机构编制委员会原则讨论,决定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更名为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它是管理全国民航的综合总局,隶属一级,负责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并直接领导地区民航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NPC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将中国民航总局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 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航总局由交通部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由空军直接管理。
这一时期,由于民航领导体制的几次变动,航空运输的发展受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很大。1978年,航空旅客人数只有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公里。
第二阶段(1978 -1987):
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要从经济的角度管理民航。1980 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必须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将民航从军队编制中分离出来,将中国民用航空局由隶属空军改为直属国务院,实行企业化管理。
这一时期,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是以“中国民用航空(CAAC)”的名义直接从事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业务的国家企业。
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Xi)和沈阳六个地区行政机构。1980年,整个民航只有140运输机,而且大部分是50年代或40年代制造的苏式伊尔-14和李-2飞机,载客只有二四十人,只有17中大型飞机载客100人。只有79个机场。
1980年,中国民航年客运量仅为343万人次;全年运输总周转量为4.29亿吨公里,在世界民航中排名第35位,仅次于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第三阶段(1987 -2002):
1987,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改革,其特点是航空公司和机场分离。
主要内容是将原北京、上海、广州、Xi、成都、沈阳6个地区民航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人员分离出来,组建6家国家骨干航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
这6个国家的骨干航空公司分别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和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主营通用航空业务,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7月成立,1989。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有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Xi安管理局、沈阳管理局所在机场的基础上,组建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6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Xi西安西关机场(现迁至Xi西安咸阳机场)、沈阳桃仙机场。
六大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也领导和管理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体系也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进行了改革。1990,在原各级民航油料供应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该公司通过其在各个机场的分公司向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
这种性质的单位包括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的进出口业务。);计算机信息中心从事全国计算机预订和销售系统的管理和开发;为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 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国务院。12年2月20日,民航总局组织规格由副部级改为正部级。
20年来,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平均增长18%、16%和1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2002年,民航业运输总周转量6543.8+0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次,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名进一步提高,成为举世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1.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和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正式成立,形成六大集团公司。
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南方航空集团、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国航油集团、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后,集团公司与中国民用航空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总局下的民航政府监管改革。
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管理局、东北管理局、华东管理局、中南管理局、西南管理局、西北管理局、新疆管理局)
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监管民航事务。
3.机场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管理改革。民航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到所在省(区、市),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
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移交给资产、负债和相关人员由民航局管理的省(区、市)。
西藏自治区的首都机场和民用机场将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面完成,这也标志着民航系统的彻底改革。
2004年6月2日,10,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当选该组织第一类成员。
2004年,民航业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54.38+0.2亿,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运行小时7.7万小时。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定期航班1,200个,其中国内航线(含港澳航线)975个,国际航线225个,服务国内民航定期航班的机场(不含港澳)1,33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为枢纽的机场。
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