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的历史观
“湘北钱”钱穆在苏州时,曾遇到在苏州中学作学术演讲的胡适。
在当时,胡适是始终充满敬意和敬仰的一代学者。
钱穆对诸子百家的研究,很多都得益于胡适的启发。
胡适也“敬重钱”。
钱穆在北大历史系讲中国古代史(先秦史)。有人问胡适关于先秦诸子的问题,胡适总是说可以问钱穆,又不是他。
北大学风自由,老师上课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很难站着提问,争着论点。
当时学术界对老子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胡适主张老子先于孔子,是因为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和学习。而钱穆和顾颉刚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面。
三位先生在课堂外互相讨论知识,是朋友;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的学术思想灌输给学生,并当众批评对方的观点。
比如胡适对钱穆的《刘父子年谱》推崇备至,经常主动给学生做宣传。但在课堂上,他也大放厥词,大力批判钱穆等人关于老子和老子时代的论调。
钱穆在讲课中也随时联系和批判胡适的一些论点,经常说:“胡老师又证明了这是错的。
“学生们要么胡说八道,要么赞美金钱,彼此争论不休。
有一次,一个赞同老子的熬夜论的同学认为胡适“在老子时代问题上有偏见”,胡适生气地说:“老子又不是我老子,我怎么会有偏见?”不过他的态度还是很客观的,然后对同学说:“在大学里,教授给大家介绍各种理论,学生要自己选择,看哪种更符合事实。
“钱穆在北大教通史课,实事求是,不空洞,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举一反三。
如果他比较中西文化,秦汉文化就像这个房间周围挂了几千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的还亮着;罗马文化是一盏巨大的灯,当它熄灭时,就会一片黑暗。
当时钱穆把通史课的教室定在北大的梯形礼堂,比普通教室大三倍。“每个教室坐了近300人,盛况空前。”
班级之大,观众之多,一排排高达的座位,让下面讲台上穿着长衫的钱穆显得更加矮小。
但这个小小的导师却主宰了整个大厅的心灵。
一口响亮的无锡普通话,震撼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心。
他自己说,他的课堂“几乎像一个辩论场所”。
他经常反复广泛地延伸这个问题,让每个人都惊讶于它的深刻,更惊讶于它强大的记忆力。
在北大,他和胡适都以讲学闻名,他们也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学生中有“湘北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