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源流
起源
旗袍是长袍的一种,是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700年)的深衣发展而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衣服。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初年,剪辫子容易穿出颜色,属于封建王朝的冠服等级制度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为倒袖和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世纪20年代初,城市女性中曾流行过一种“文明新装”的时尚。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见证了海派旗袍的逐渐形成。旗袍开始展开,袖口逐渐收窄,滚边也没有以前那么宽了。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将旗袍(及旗袍)确定为国礼服之一。在那个时候,女人有两种衣服:一种是蓝色上衣配黑色裙子,另一种是旗袍。在学校里,大部分女学生都是大开衫,圆底,齐肘袖,丝绸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无论是裁剪还是设计都更加西化,采用胸腰省。旗袍更长、更紧、更高,更符合东方女性精致、精致、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在20世纪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年代人们对服装的追求。考虑到经济、方便活动等实用功能,旗袍长度缩短到小腿中间,高到膝盖。夏天倾向于取消袖子,减少领子。简单、朴素、得体,成为40年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旗袍进入冰冻期。然而,旗袍在海外仍然受到青睐。很多从中国走出国门的上流人士和名人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很多中国人也会穿着最具代表性的旗袍出席很多重要的节日。
魅力再现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秀、选美比赛的形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逐渐稳定,款式和细节也越来越精致。
从民国到今天,旗袍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除了旗袍依然是女性专属,款式趋于简约,色调尽量优雅,强调女性的自然美。沈阳很多家庭都有裁剪制作旗袍的专家。纤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见。新颖独到的搭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咬脚,令人惊艳。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驻华女外交官的着装。
从65438到0990,自北京亚运会以来,旗袍一直被选为历届奥运会和在中国大陆举行的国际会议和博览会的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手工旗袍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 110 10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夫人的礼服。
旗袍作为代表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出现在国际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