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如何被神化的

1.首先,在众所周知的“赤壁大战”故事中,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军事家,而周瑜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家伙。其实当时诸葛亮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周瑜不仅资历比诸葛亮老得多,年龄也是诸葛亮的大哥。

周瑜出生于公元175年,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也就是说,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赤壁大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此时诸葛亮刚刚被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山一年左右。他没有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也不出名。周瑜做了差不多10年的吴国军事统帅(周瑜24岁就被任命为中郎将)。

2.其次,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抱着“联吴抗曹”的思想,以儒为战,甚至通过挑战周瑜得到了他“与曹贼不和”的态度。看来,“联吴抗曹”是诸葛亮战略构想的兑现,“赤壁之战”是这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其实早在赤壁之战前七年,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天下三分,联刘抗曹”的主张。所以诸葛亮赠送给刘备的《隆中对》有抄袭之嫌。唯一不同的是,鲁肃的“刘”是指刘表,诸葛亮的“刘”是代替刘表的刘备。作为吴国的军事统帅,周瑜长期支持鲁肃的意见。其实没必要被激怒。

3.第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赤壁之战的一系列情节,如黄盖的苦战计策、周瑜的烧心、“瑜生,他生而明”的感叹、战船的焚烧,甚至赤壁之战的地点,现在都可以在大量史实中找到证明其错误或质疑其错误的地方。比如,据史书记载,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正史中没有发怒的描述。

再比如,据史书记载,所谓的战船失火,是因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气下降。曹操自己烧了战船,离开了战场。甚至有人质疑“借东风”。这种观点指出,“赤壁之战”时期是否有成熟的航海技术值得探讨。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帆板技术出现在3世纪以后。然后在3世纪初,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帆板技术如何并不清楚,其技术水平能否借助顺风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怀疑。当然,大多数中国科技史专家认为,风帆技术在三国时期确实存在。否则孙吴很难到达台湾省,也很难开辟远洋航线。

扩展数据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被徐庶引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三出山。起初,他并不被关羽和张飞看好。烧了博望坡之后,他对诸葛亮的智慧深信不疑。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守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埋伏,将曹操的军队淹没,并放火焚烧。然后作为使者前往江东与儒者论道,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他与周瑜合作,却用小聪明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害自己,提前让赵云驾船接应。回到刘备营后,派遣关羽、张飞、赵云追击曹操,策划了关羽华容道的故事。曹操战败后,诸葛亮用一招攻下江陵,周瑜随即攻占江陵。他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灭敌的假计,把周瑜活活气死了,导致周瑜说:“我凭什么要生于?”

刘备入川,失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告诉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着张飞、赵云支援他入川,然后趁机拿下成都。然后参加汉中之战,说服刘备和大臣们一起称王。关羽失荆州后,装病劝刘备称帝。刘备攻吴失败后,信任诸葛亮,让和他的两个弟弟柳永、刘立认了诸葛亮为父。

刘禅称帝后不久,曹魏司马懿安排攻打蜀汉的计划,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把五军全部打下来了。之后七擒孟获被发配平定南中,但烧凸骨时自觉杀身太损性命。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分六路出祁山。虽然相当成功,但未能达到平定中原、复兴汉朝的目的。在生命结束前,他穿上七星灯阵继续生命,但魏延不小心熄灭了灯,把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制定了计划,然后死去。

百度百科-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