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的历史
明清时期这里建有崇礼塔、金卓楼、还剑阁、五云仙阁、刘备池、全香榭等。
一进大门,就看到了郁郁葱葱的竹林。由于薛涛一生喜爱竹子,后人在园中种植了各种美丽的竹子,其中不乏名品,如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品种超过100种。
其中海中珍宝多,凤尾密,龙尾细,四季绿,趣味无穷。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庸俗思想消失了。
公园内的崇礼塔,俗称“望江塔”,高30余米,一度成为成都的象征。
薛涛喜爱竹子,公园也以竹子为特色,有100多种。
其中海中珍宝多,凤尾密,龙尾细,四季绿,趣味无穷。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庸俗思想消失了。
望江塔公园最宏伟的建筑是望江塔,又名崇礼塔,高39米。每层楼的屋顶和麻雀都装饰着精美的动物和人物泥塑。
亭顶为镀金宝顶,在明媚的阳光下金光闪闪,光彩夺目。
设计巧妙,飞檐走壁,雕梁画栋,气势磅礴。
当你爬上大楼时,你可以看到一排排的高杰和春天的晋江。
此外,吟诗楼四面敞开,三叠相依;金卓楼有两层楼和三个房间,就像船一样。
一个亭子的两层与相邻的五云仙亭形成了一个具有川味的园林综合体。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东门外锦江河畔的一片竹林中,占地176.5亩。
公园内岸边,柳石兰,波光粼粼的楼影,竹林与亭子相映成趣。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纪念碑和旅游景点,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里的崇礼塔和金卓楼是公园里的主要建筑,依河而立。
薛涛生于长安,随父居蜀。他从小就聪明好学。
父亲去世后,因为家境贫寒,他十五岁就报名参加了一个音乐书。
她擅长诗文,精通音律,所以被称为女校书。
据记载,薛涛有诗500首,与她齐名的诗人有元稹、杜梅、白居易等。都高度赞扬她,还写诗互唱对方的歌。
可惜这些诗大多已经失传,至今流传的只有90首。清末有木刻单行版《洪都记》。
晚年,薛涛在其居住的碧鸡坊作出绛注,世称“薛涛注”,历代多有临摹。
她死了,葬在望江塔公园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