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所镇的历史沿革

今天海阳镇的版图在1942春属于墨海行政公署第一区。1945 65438+十月属于乳山县李刚区。1951年1月成立海阳索香。1958年9月,海洋学院公社成立,政社合一。1984年5月更名为海阳所镇。2004年2月10,与乳山市大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海阳所,古称沙沟村,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往南可防敌海上入侵,东西可配合海防要点对敌作战。北方靠近大陆,腹地深远。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止日军海上入侵,在沙沟村修筑土墙,设置海阳守备房数千间,隶属大宋伟。当时驻军1120,千户设1,副千户设2,镇赈设2,百户设650。百户接待112人,总旗2面,小旗10面。清朝顺治初年,废守千户后,海阳取代沙沟村作为地名。目前,海阳所村的居民多为明朝永乐年间在此定居的军户后裔。

宋是海阳镇南洪村人,清末民初入县衙任督军。

宋(1853 ~ 1915)熟读法典,能言善辩,公道正派,经常为他人代笔,表达自己的冤情,深受村民的尊敬。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目睹官府私增浮捐,残害百姓,一怒之下到海阳县衙大堂与知县吴说理。经过两个小时的争论,知县被迫放弃了非法收取的造钱、钱串、户籍、布袋、轿子杠等杂费,允许百姓在交钱粮时随意造钱铜钱。

后来的知县方逵一上任,就通过实施所谓的“新政”来剥削人民。宋第二次进县衙,面对知府之弊,提出:“筹款要上表以打消民众疑虑,扩大巡官以安抚地方,兴学以开风气,征粮要上表以安定民心。”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禁赌”、“兴业”等“新政”的几点意见。县令对此置若罔闻,于是宋派他的儿子宋玉基到济南向太守陈条,并立即得到批准,命令县令“照他说的做”。然而,方知府当面答应,暗地里却一意孤行,甚至多征多捐,百姓怨声载道。

宣彤二年正月(1910),宋义愤填膺,鼓动乡亲们写了10次联名信,要求免除流动捐款,救助灾民。知县置之不理,再次激起民愤。农历三月二十日,宋决定在三晋县为民请命。临行前,妻子苦苦哀求,“为了全家,还是救救自己吧。”宋文轩回答说:“君子可以不顾人死活,保全自己!”第二天,我到县衙大堂,面对知县方逵,发表谈话,当面揭发知县不服从府台大人的指示,将浮税中饱私囊。方志富恼羞成怒,咆哮道:“不穿,还要募捐。”宋文轩更是针锋相对:“不死,还抗捐。”3月24日,方奎派了一名检查员到宋住的旅馆,吊销了他的文凭并逮捕了他。他的儿子于吉为他的父亲辩护,也进了监狱。四月二十九日,惠村人高其旺率万余人马,攻破县城,救出宋父子。五月初一,方逵被迫接受九项要求,赢得了反对捐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