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取长补短”的故事

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在从楚国到宋国的途中遇到了孟子。孟子告诉他人性本善,鼓励他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要求他取长补短,发挥地域优势,以仁政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话,没有犹豫,只是微笑。

战国时期,有个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受到人们的尊敬。不管人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去找他请教。他会给人们好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滕国当时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负它。滕国实在没办法,只能寻求大国保护。滕文公觉得一味护国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然而,他不知道如何使国家富强。于是他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但是商量了半天,始终没有想出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

后来,滕文公在从楚到宋的路上遇到了孟子。孟子告诉他,人性本善,鼓励他用尧舜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鼓励滕文公,说要使国家真正富强,必须实行仁政。孟子曰:“今滕能取长补短,将五十里,尚可为善国。”也就是说,在今天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把短的地方补上,方圆大约有一百里之遥!如果是仁政治理,滕国一定会富强。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话,没有犹豫,只是微笑。

扩展数据:

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

1,互相学习[Jie chángbǔ杜ǔ n]

翻译:也有说相辅相成的。砍掉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泛指用长处补短板。《论孟子·滕文公上》:“今滕会取长补短,必是五十里,必是好国。”切断:切断。

缘起:战国中期,孟子在《孟子·滕文公论》中写道:“今滕之能取长补短,连五十里也可为好国。”

白话翻译:现在滕文公截取多余部分弥补不足部分,会50里,所以是个好国家。

2.东移补西[yíd not ng bʜxι]

用那方面的钱和东西来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是为了暂时的应对,而不是长远的规划。

来源:之《论裴炎陵奸书》:“东移西为纲续。取此而服之,则多余矣。”

白话翻译:用金钱和物质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让课程继续下去,得到最合适的。

百度百科-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