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稻草人借箭”的故事吗?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你知道“稻草人借箭”的故事吗?

“历史比小说更精彩”,但历史不一样。在各种原因和矛盾的影响下,它的辉煌、生动、血性和曲折,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唐朝安史之乱时的名将张勋,就上演了一出“草人借箭”,远比《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的“草船借箭”精彩。

首先,三国虽早,唐朝虽晚,但张勋并没有向诸葛亮取经。因为“借草船之箭”是罗贯中先生构想出来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写三国演义是明朝的事。相反,罗贯中可能是受了张勋的启发,结合“草人借箭”和“孙权独木舟亲自探”的真实史实,落脚在诸葛亮身上。

我们来看看张勋的《草人借箭》:张勋,周浦河东人,历史上以“博学于书,知阵法”著称。翻阅历史可以知道,张勋的守城能力在整个历史上都是难以匹敌的。

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勋被任命为镇远县令,他的上司桥县太守杨和同僚县令令狐潮向安禄山投降,逼他一起投降,但张勋奋起反击,不和这些“唐奸”来往。而是进入邱勇,修筑城防,举起反对安史之乱的旗帜,开始了他悲壮的守城岁月。

此时,邱勇城内大约有2000名守军,但令狐超带着40000名叛军进攻邱勇。虽然敌我悬殊,但张勋无所畏惧,与叛军英勇作战,使他们束手无策四十多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传来了潼关失陷,皇帝被流放巴蜀的噩耗。一种悲观的情绪在守军中蔓延,很多人的意志动摇了。六位将军找到张勋,劝他投降,张勋不置可否。

第二天,他把玄宗的画像挂在大堂上方,带领所有士兵一起跪拜,然后大喊一声,把六位将军全部斩首!男人们震惊了,更加坚定了坚持到底的信心。因为他们背后是帝国重要的财税之地,江淮。一旦邱勇失陷,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信心虽坚定,箭在弦上。愁眉不展,士兵们看着张勋。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敌营。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叛军士兵突然发现邱勇城头上有一千多人准备乘飞机出城。显然,他们想进行夜袭,所以他们不假思索地向邱勇城射箭。天亮后,令狐潮等人惊奇地发现,邱勇市上空布满了挂满箭的稻草人。

张勋毫不费力地挨了几百箭,士兵们的信心倍增。这还不是全部。过了几天,又是一个晚上,叛军再次发现唐军准备进城了。令狐潮以为张勋又蠢到做同样的事,呵呵笑着说:“别管他,肯定又是稻草人。”

然而,这一次是真正的敢死队。五百余人如猛虎扑向毫无准备的叛军大营,直杀退十余里。多好的一招!战争中一切都是公平的!历史上,张勋在邱勇城呆了60多天,打了300多场仗,然后转移到宁陵保卫绥阳。最终,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攻陷了这座城市,最后在49岁时与36名将军一起死于叛军剑下。

张勋虽然官职不高,但却能识大体、顾大局、审时度势,站在大局的高度守城,像一颗钉子钉在通往江淮的叛军路上,让数万敌军无所适从。他的功绩为历史所称道,唐肃宗追封他为扬州都督、邓国公。

安史之乱以来,唐代宗把张勋等八人评为英雄。大中二年,唐玄宗在凌烟阁悬挂张勋等三十七人的画像。这些荣誉体现了历代帝王对这位深明大义的热血忠臣的极大褒奖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