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英文介绍

楼兰或克罗兰是一个古老的王国,建立在一个重要的绿洲城市周围,这个城市已经在公元前2世纪[1]位于罗布泊沙漠的东北边缘。楼兰,被俄罗斯考古学家称为Krorayina,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在公元前108年,汉朝军队打败了楼兰王国的军队,使其成为一个傀儡/同盟国家。公元前77年,根据前汉的历史,中国使者傅介子暗杀了楼兰国王常贵。这个王国随后被汉帝国控制,并被赋予了中国的名字鄯善,[2]尽管这个位于微咸的沙漠湖泊罗布泊西北角的城镇保留了楼兰的名字。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西岸的楼兰镇遗址现已干涸。这个地方现在完全被沙漠包围了。[3]

一具3800年前的女性木乃伊(约公元前1600年),是现在被称为塔里木木乃伊的一系列木乃伊中的第一具,于1980年在楼兰发现,表明该地区非常早期的定居。

楼兰是从敦煌到库尔勒的主要路线,在那里它加入了所谓的“北方路线”,并且还通过一条西南路线连接到恰尔克里克/若羌绿洲中的乌尼镇的王国政府所在地,并从那里到达于阗和叶尔羌。[4]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楼兰是在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写给中国皇帝的一封信中,他吹嘘自己包围了月氏、乌孙、楼兰和胡洁,“以及附近的二十六个国家”在公元前126年,中国使者张骞把楼兰描述为罗布泊附近的一座设防城市。[5]

公元前77年,中国使者傅介子刺死了楼兰国王常贵。这个王国后来成为中国的傀儡政权,并改名为鄯善王国。[6]当时的都城位于罗布泊的西南部,在敦煌和于阗之间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若羌附近。

在前汉和后汉时期,由于它在从中国到西方的主要路线上的战略地位,它的控制权经常在中国人和匈奴人之间争夺。《汉书》记载说:

离韩不远,正对着白龙岗。当地缺水少草,经常负责派遣向导、运水、运粮、护送或会见汉族使节。此外,国家经常被抢劫,谴责或伤害的官员或义务兵,并发现它不适宜与汉族保持联系。后来国家又对匈奴进行间谍活动,经常拦截、杀害汉使。”[6]

匈奴多次与汉人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直到公元2世纪[7],并被记录为公元3世纪的鄯善王国[8]

公元260年,中国将军苏曼在楼兰建立了一个1000人的军事殖民地。公元330年,支持该聚落的塔里木河改道,驻军南移50公里(31英里)至海头,由于缺水,该遗址被废弃。西北方向的营盘要塞在唐朝以前一直由中国控制。[9]

遗址后来的历史在《杉杉》下有描述。

[编辑]

考古学

[编辑]

斯文·赫定

楼兰在1899年被斯文·赫定重新发现,他挖掘了一些房屋,发现了一块木制的Kharosthi碑和许多来自后汉(公元3世纪)的中国手稿。

[编辑]

奥勒尔·斯坦

Aurel Stein在1906和1914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调查了该镇的填土和稻草墙。每边超过1,000英尺(300米),底部厚20英尺(6.1米)。斯坦还发现了一块羊毛地毯碎片、一些黄色丝绸和犍陀罗建筑木雕。

[编辑]

中国考古队,1979-1980

1979和198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分院主办的三个考古队在楼兰进行了发掘。[10]发现一条人工运河,15英尺(4.6米)深,55英尺(17米)宽,从西北向东南贯穿楼兰;一座32英尺(9.8米)高的圆顶形土制佛教佛塔;一座41英尺(12米)长、28英尺(8.5米)宽的房子显然是为一位中国官员建造的,有3个房间,由木柱支撑。他们还从该地区收集了797件物品,包括木制器皿、青铜器、珠宝和硬币,以及中石器时代的石器[11][12]其他报道(2003年)在该地区发现的物品包括额外的木乃伊和墓地、麻黄枝、一个装有中空玉石的手链、一个皮革袋、一条羊毛缠腰布、一个涂成红色、有大鼻子和大牙齿的木制面具、船形棺材、一把带箭的弓和一个草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