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宋与蒙古的战争

13世纪,蒙古军队横扫欧亚,所向披靡。只有南宋与蒙古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顽强战争。除了文天祥,这段历史现在很少有人提及,于是姜重温这段历史,祭奠英勇抗击蒙古的南宋军民,鞭笞玩弄政治、在国家犯错误的奸臣,鞭笞卖国投降敌人的两位大臣。

蒙古最强的对手是谁?

成吉思汗一直看不起不会骑射却贪图安逸的汉人,也从来没有把南宋视为强大的对手。刚起兵时,他一直视金为最强对手,但金兵让他失望了。一百年的中原生活早已磨掉了女真人的武功。金兵在居庸关大败,随后成吉思汗占领了金朝曾经的都城中都(今北京),金人不得不向其进贡。在随后的第一次西征中,成吉思汗没有遇到对手,但在征服西夏的凌州战争中,却遇到了西夏主力的体面抵抗。直到死,他也不会料到,他最鄙视的汉人,会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最强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

宋兵第一次遭遇就不堪一击。

1227年,成吉思汗死了,他的儿子窝阔台按照他死前的战略计划,开始了灭晋国的军事行动,即通过南宋,包围晋国。1231年,南宋的任务由拖雷率领的三万铁骑执行。但南宋不敢拒绝,又在伪道上使人丢脸,于是半心半意地与拖雷发生冲突,而宋军毫无战斗力。据袁世凯说,双方单独在陕南作战后,宋军几十万将士阵亡,百姓惨遭屠戮,之后宋军没有勇气保持低挡,拖雷顺利到达湖北。趁后方金兵空虚,他北上,匹配汴梁,造成混乱,蒙古主力金兵与之对抗。最终,蒙古军攻占了汴梁,金朝失去了锐气。然而,拖雷的三万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震动了南宋朝野。

金爱宗的求情

早在汴梁失陷之前,晋爱宗就逃到了蔡州。此时,已经被金人羞辱的南宋与蒙古达成协议,双方联手围剿蔡州。金朝灭亡后,蔡州大片土地划归南宋。金爱宗只求南宋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 * *共同抗蒙。仅仅是过去的耻辱和大片土地的诱惑,就已经让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断能力,断然拒绝了爱宗的请求。随后,蔡州之战打响。宋军先攻蔡州,金爱宗自杀,统治者灭亡。时间是1234。

南宋时期的北伐

金朝(1234)覆灭后,蒙古军队主力从北方撤退,而南宋的宋理宗在仅仅一年后就急于收复中原,在蒙古无暇南顾收复汴梁洛阳和商丘的情况下,命令宋军开始北伐。实际情况是,中原地区已经被蒙古劫掠得满目疮痍。宋军一路收复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阳,几乎都是空城。北伐宋军根本没有补给,很快就陷入困境。南宋时蒙古为了阻止北伐,竟然挖开黄河大堤,淹没宋军,此后又故意引诱宋军纵深的蒙古军队趁机扎营,北伐宋军大败。从此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

蒙古在第一次蒙宋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1235年,窝阔台发起第二次多瑙河西征。同时以南宋毁约为名,分兵大举进攻宋朝。东路主要进攻襄樊、江淮,西路主要进攻四川。一开始,蒙古军队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了突破。西、东两军分别攻下阳平关、襄阳,顽抗的宋军不知所措。蒙古军队开始在湖北省长江沿岸集结,准备渡江。宋汀泽大惊,派大将孟珙去救他。孟珙迅速攻破二十四蒙古寨,击溃蒙古军,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随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的带领下,与蒙古军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胜负。到1239年,大将杜高在庐州(今合淝)击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出宋朝。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续击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各县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军队对南宋东路的威胁。同年,以进攻四川为主的蒙古军队向三峡挺进,孟珙率军迎击。到1240年初,击溃西路蒙古军,大获全胜,收复夔州。分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彻底受挫。到1241,蒙古可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退出四川。至此,历时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战败而告终,这是蒙古征服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蒙古对南宋的军事围攻

1241年,蒙古可汗窝阔台病逝后,内部对可汗的位置发生了争执,虽然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后来继承了可汗的位置,两年后才去世。在此期间,蒙古军队入侵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于杰击败。直到1251,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了蒙古大汗的地位。他稳住阵脚后,发动了针对西亚中亚的第三次西征,着手制定灭宋计划。

为了避开长江天然地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张从甘肃出兵,经过川西,灭云南大理,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围困。这个计划最终得到了蒙古大汗的批准。从1252开始,忽必烈率领65438+10万大军,开始了对破败的大理国的长途进攻。到1254年,大理国最后一个君主段兴之被俘,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包围。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可汗死了。

第一次蒙宋战争后,著名的抗蒙战士孟珙、杜高相继战死,这是南宋王朝的一大损失。蒙古在完成对南宋的围攻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军队* * *兵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可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奔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过广西,直奔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第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沿江东进,取临安,企图一举灭南宋。

单于芒戈领导的中路军是第三路军的主力。一开始非常顺利,一举攻克成都。从那以后,宋军一直在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分地区也丢失了。蒙古军沿嘉陵江南下,企图攻占重庆。贺州地处渝北门户,著名的抗蒙名将孟珙曾在此经营,并在贺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加强防御能力。孟珙死后,王建、建文帝的部将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御。所以1259年蒙古人率领的蒙古人来到贺州的时候,马上就遇到了挫折。此后,双方在贺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连续几个月,蒙古军都无法前进半步。焦急的蒙古人亲自领兵攻城,被石头炮轰,当夜死在营中,中军。

忽必烈领导的北路军也长期进攻鄂州,忽必烈急于回国抢夺可汗的位置。就在南宋权臣贾思道前来与朝廷谈判的时候,忽必烈正中他的下怀。双方签订和平协议后,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撤退,争夺可汗的位置。到1260,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可汗芒戈之死告终,三军失败,但贾思道私下与忽必烈讲和,为日后埋下祸根。

南宋蒙古内乱与奸臣

蒙古可汗蒙哥在河州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布格争夺可汗的位置。1260年,从鄂州前线赶回的忽必烈和弟弟阿里布格分别在开平和蒙古首都和林格尔自称大汗,于是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坦再次造反,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的局势一度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但是这几年南宋做了什么?奸臣贾思道原本是个街头混混。有了外戚的身份,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取可汗的位置。南宋占据主动,但贾思道私下与忽必烈签订和约,对南宋极为不利。回到临安后,编造了打败忽必烈的谎言,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贾思道是个外强中干的人,表面傲慢,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他残害清廉大臣,尤其是一些反蒙将领,反蒙名将项世弼、曹世雄都被贾思道杀死在狱中。贾思道在迫害忠良的同时,提拔了那些只会奉承他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平庸之辈取代了被灭门的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的致命换血。

利用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和平气氛,杭州的君主和臣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想到,灾难来临,南宋灭亡始于贾思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在平定李坦叛乱后,于1264年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长达四年的内乱。另一方面,南宋在贾似道的统治下,名将被杀,军政日益腐败。所以忽必烈把灭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是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都督刘正看到其他将领都被杀了。为了自保,他率兵投降蒙古。刘的全书由部撰成,经深入传播,其水师更是精悍无比,最终蒙古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接着,为了表示忠诚,刘正向忽必烈提出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策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苏为大将军,刘正为副总,率领蒙古军队和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开始。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后,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相当坚固,有充足的士兵和食物。蒙古军开始进攻樊城,想尽一切办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时,襄樊已被围困五年,粮草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仍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带着3000名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军的包围圈,冲入襄阳,这是五年来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军,极大地鼓舞了城内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了联系,双方商定进攻元军。只有一个汉奸向元军投降,背叛了这个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伏击,损失惨重。到目前为止,襄樊的防守对蒙古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樊城,守备司令范天顺、牛辅自杀,城* * *幸存。襄阳被孤立无助,驻军司令陆投降了元朝。襄樊六年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大门彻底打开。

临安秋天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他为皇帝,改国名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从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以东而下。途中南宋将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到1276,元军已在临安城下,而南宋官僚将领只想自保,勤政之师寥寥无几。最终,谢皇后率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元气大伤。

山,一场惨烈的决战。

公宗投降后,南宋其余势力坚持抵抗。将军李庭芝仍坚持扬州、卢秀福、张士杰在抚州立端宗为帝,文天祥则在江西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多个城市。

虽然李庭芝在扬州被元军围困,但他坚持不降,后来粮草告罄。于是突围,想在福州与卢秀福会师,却在台州被元军击败。虽然李庭芝被俘,但他仍然拒绝投降,最后被元军杀死。文天祥在江西的成长引起了元朝的注意。元军主力南下江西,但文天祥战败,不得不退守广东。后来在广东潮阳被南宋义军张弘范抓获。尽管元朝有各种诱惑和威胁,但天香至死都没有放弃,并写道:“自古以来,人生没有死过的人,所以要守住自己的心,照耀历史。”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这样一首宋正琦的光辉诗篇。最后天香也被杀了。

在福州,南宋小朝廷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驾崩,卢秀福立九岁赵敏为帝,而南宋小朝廷在广东沿海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尖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经过几天的混战,宋军筋疲力尽,张士杰和卢秀福决定撤退。然而,宋军的船队被元军打散了,卢秀福不想被俘虏。他含着眼泪,抱着小皇帝跳海自杀了。此后,剩下的宋军、官员及其家属也纷纷跳海殉难(历史载有20万人殉难)。至此,南宋已经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