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竹灯相关的竹灯
竹灯是以竹子为骨,扎成马头、马尾辫的形状,再用纸糊上,烛光点燃,用前面的马头和后面的马尾辫固定在人的身上,类似旱船。队伍四十多人,八匹马,八个人骑,两个小学生,一个扮成书生拿着扇子,一个举着旗子,各骑一匹红马;两个小丑,打扮成顽童,各骑一匹白马;另外两对夫妇,打扮成乡村女孩和青年,骑着黄马。四个四角灯和两个城墙和门条。在一个骑着红马的年轻人带领下,他在广场上表演了各种队形变化的舞蹈,音乐有《五环之环》、《灌缸之歌》、《卖杂记》等。铜陵的竹马灯大多表演三国演义的故事。表演者有不同的面孔和服装。他们出现的时候都是由范冰头、小丑、学妹刘状元、王凡等带领。,而且他们也是八人八骑。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邓等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伴随着龙灯队,或走村串户,或进城踏街,或定点表演,热闹非凡,沿途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接,俗称“路灯”,祈求平安。
竹灯的表演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章节。其主要内容是:刘备在长坂坡大败后,关羽和甘密夫人被带到营中。因为关羽对被害者很忠诚,从前在美国,决定把他们带回来。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关公黄杰骚”。演出的人物有关羽、刘备、张飞、赵子龙、吕布、袁绍等。表演时配以高照(大红灯笼)、虎头牌、彩伞、竹马、竹云、轿子、威武旗队等。表演者脸上都化着妆,穿着戏装、头盔、皮鞭和靴子,围绕故事中的情节,经过民间艺术的加工。
关于竹灯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村子西南有一座山叫朱马公,晚上经常能听到钟声。后来有人找到了红脸男。村长和族长商量后,可能是“关帝大师”出现,想把玩灯笼留作纪念,于是决定请大师用竹签绑上竹马,并请一位装扮成关公的活菩萨四处游玩,接受人们烧香、祭祀、许愿,代代相传,就形成了现在的竹马灯笼。
除了部分服饰,竹马灯几乎所有道具都是手工制作。因此,花灯是一种集故事、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技能和民间信仰为一体的汉族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八马八对云是演出时的主要道具之一,都是民间艺人用竹签扎纸糊,用彩色喷绘而成。彩色雨伞是由竹签和花丝绸制成的。制作整个道具需要三位艺术家一个半月的时间。
《竹灯》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陵县钟鸣镇木洞村柏木岭自然村的“竹马灯会”是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最具广泛影响力的民间自发春节灯会组织,每年春节都会到周边村庄走访。2012 65438+10月30日,记者从市群艺馆获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已于日前向社会公布,铜陵县木怀珠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介绍,铜陵县钟鸣镇木洞村村民木怀珠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马灯的传承人。改革开放以来,他组织了竹马灯表演,为非物质项目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铜陵钟鸣县穆棱镇竹马灯起源于明末,兴盛于清代。每当国家繁荣,人民平安,他们就会组织灯笼祈求来年平安。木怀珠多年来一直在组织这项非物质项目的传承和锻炼,现在当地人民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都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