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坐轮椅上战场,一个要坐,一个故意坐?
《孙子九处》有云:“爱兵主速。”可以说,早在先秦时期,“兵贵神速”的观念就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士兵和将军的心中。速度就是生命,就是胜利。既然速度在行军和战斗中如此重要,为什么历史上战场上坐着轮椅的指挥官还不止一个?
今天,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坐着轮椅上战场的人,并没有减缓行军速度。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士气大振的士兵勇往直前,只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一个要坐轮椅,一个是故意的。他们是谁?「不得不」和「故意」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要坐轮椅的那个,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鬼谷子的弟子之一,孙膑也是。孙膑的智谋就不用说了,孔融过去直接把他的智力列为最高,但是提到他坐轮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也就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所以孙膑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天生就有基因的。作为孙武本人的后代,又以当时最著名的隐士鬼谷子为师,孙膑是战国诸君必争之才。
事实证明,孙膑没有辜负他强大的基因和鬼谷子的教导,他是出类拔萃的,特别善于攻击敌人的弱点,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充分利用战场条件扭转不利的局面。说白了,他特别擅长逆风作战。
国家那么多,谋士却很多。孙膑的才华引起了他的同学庞涓的羡慕。虽然两人都是鬼谷子,庞涓的能力也很出众,但还是不如孙膑。有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努力向比自己高的人请教,努力提高,有的人只会嫉妒别人,认为杀了别人才是最强的。庞涓是第二种。
庞涓首先下山,成为魏惠王手下的一名将军。他假装邀请孙膑为魏效力,实际上是诱骗孙膑软禁他。现在你被撕了,庞涓更怕孙膑哪天上台反过来报复自己,干脆一完事就鞭打他。
什么是鞭打?说白了就是挖人的膝盖,故名孙膑(孙膑真实姓名不详,被鞭笞后改名孙膑)。庞涓觉得现在应该高枕无忧了。孙膑瘸了以后不能去其他国家,魏惠王也不会雇佣一个身体残疾的人。
但是,孙膑没有放弃。他在被派往魏国时,与齐国使者秘密联系,取得了齐国使者的信任。他被偷偷用汽车送回了齐国。孙膑一到齐国,就和田忌、商议赛马的事。他设计了一个帮助田忌赢得赛马的计划,得到了田忌的赞赏,于是他把这个计划介绍给了齐威王。
孙膑虽然腿瘸了,但他的才能让齐王信任他,让他出现在战场上。孙膑没有辜负这个值。桂岭之战,孙膑再次使出“围魏救赵”的千古兵法谋略,在这场战役中活捉了庞涓。
这时,他们的身份完全颠倒了。如果是孙膑报复庞涓,庞涓可能不会这么气急,但在孙膑看来,庞涓是个不要脸的小人,他甚至懒得跟他计较。他完全不理会,在谈判中干脆让庞涓走了。
孙膑从此成了庞涓心中的一根刺。公元342年,为了拯救韩国的齐国,魏国的将军是庞涓。孙膑知道庞涓对自己有意见,就故意采取“削灶”的计划,让士兵一天天减少煮饭的炉灶,假意让齐军溃不成军,每天都有很多人逃跑。
孙膑示弱的策略让庞涓成功上钩。庞涓意气风发,不再谨慎的时候,在一个峡谷里伏击弓箭手,直接包围了庞涓的军队。庞涓留下一句话,“它成了一个正直人的名字!”他拔剑自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岭战役。
孙膑无奈的坐着轮椅上了战场,但他用自己的力量证明了,即使双腿无用,他也可以坐在轮椅上指挥,用自己的谋略弥补速度缺陷。另一个人,腿完好无损,每次打架都要坐轮椅。他就是诸葛亮,蜀汉的一位著名官员。
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就算你没读过《三国志》、《三国演义》、《三国杀》,你也绕不开这个人,不管是《孔明灯笼高高挂》,还是《武庙十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每次打仗都要坐轮椅?用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维护“力”。
说实话,对三国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会发现,蜀汉在正面战场上赢的次数屈指可数。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与其他势力合作,基本都是靠策略取胜,而不是靠绝对的武力。在这种情况下,蜀汉的士兵其实心里“没底”,其他势力也容易低估蜀汉。
我该怎么办?然后树立一个标志,说明蜀汉很有底气。所以诸葛亮亲自出马,开始每次都是坐着轮椅被推到前线,表现出一种对敌人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出什么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还真别说,诸葛亮的态度真是虚张声势。他用空计时,靠的是泰山崩而不变色的从容气势。偏偏他带着两个男生在千军万马面前弹墙上的琴,还真把司马懿给忽悠了。
说白了,诸葛亮的行为就是“造势”,通过自己的一些举动,营造一种“我强”的氛围,不仅欺骗了敌人,也欺骗了士兵,大大提高了士气。
不过诸葛亮有能力,但真正的战斗还是要靠硬实力。这种虚张声势一时半会儿骗不了你。接下来的五次北伐,诸葛亮全部失败。虽然司马懿的追击最终被制止了,但也受到了战争的拖累,使蜀汉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什么是孙子兵法?是行军打仗智慧的总结,是那些妙计的总结,但归根结底兵法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无疑是镜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