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

《爱新觉罗·洪礼》(即乾隆年间)下令,由纪晓岚编辑。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藏书(明代永乐大典次之)。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历时九年完成。* * * 3503册,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先秦至清初大部分重要古籍(部分为禁书),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书、集四个部分,共44类。还包括《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立》、《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

《四库全书》编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朝廷设立“四库全书馆”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由乾隆六子颜勇任馆长,任命长公主余敏忠为社长,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为副社长,并召著名学者纪昀为主编,开始编纂这部卷帙浩繁的书。陆、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等学者也参加了编纂。有3600多位学者、学者参与编纂并正式上市,有3800位文案。

《四库全书》收录了当时全国各地收集的流通书籍、清代朝廷收藏的书籍和《永乐大典》编纂的善本。据统计,仅藏书数量就达13501。经过筛选,这些书是按照“书目书”和“书目”收集的,其中“书目书”并不记载整本书,只是摘录部分内容,而“书目书”是经过整理、校勘、考证后,以特定的格式复制保存,复制后还要与原文反复校勘。最后是3461本书。

为了美观和易于识别,《四库全书》采用分色装饰,经线为绿色,历史为红色,分系为白色(或浅蓝色),收藏为灰黑色。四种颜色的确定取决于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因为《四库全书》的目录是全书的大纲,所以采用了代表中央的黄色。

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套书陆续完成,全书七册,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的文远阁、京郊圆明园的文远阁、奉天宫(今沈阳)的文水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金文阁,合称“故宫四院”(或“北四阁”)。文宗阁建于镇江金山寺,文慧阁建于扬州大观堂,温岚阁建于杭州西湖宫鼓山圣音寺,即“江浙三阁”(或“南三阁”),各有一份。一份副本保存在史静皇家艺术学院。其中文远馆完成最早,校勘更精,字体更工整。

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皇帝发现部分书籍在《四库全书》中有谤文,于是下令对《四库全书》进行重新检查,最终删除了11册史书异同记录。不过,这11本书虽然从《四库全书》中删除了,但仍然存在于宫中,并未被销毁。这11本书有9本至今还在流通。

嘉庆八年(1803),纪昀主持了《四库全书》官书最后一部分的补充工作,进一步完善。

删改古籍

清廷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用所谓的冒犯性文字,查禁了大量明清古籍。见四库禁书。以及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飞名句《满江红》“饿了吃猪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葫芦”和“匈奴”在清朝是禁忌,于是四库的图书管理员把它改成了“饥食、食肉、谈笑”。张孝祥的名篇《六国之歌,望长怀断臂》中描写孔子故里被晋人占领,“在陆地上唱歌也是有猫腻的”。其中“腥味”为禁忌,改为“亦枯”等。

《斯Ku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成书二百年来,中国历经动荡,《四库全书》也历经沧桑,许多手稿毁于战火。其中国源馆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焚毁时被焚毁,而文宗和文慧馆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杭州文澜阁图书馆大楼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1861倒塌,《四库全书》散落民间。经过图书馆藏书家丁兄弟的清理、整理和补充,原书的四分之一被抢救出来,于1881再次存放在修复后的文澜阁。民国时期温岚馆再次大规模修缮,目前大部分内容已修复。所以《四库全书》现今仅存四册,其中文远馆原藏于北京故宫,后经沪宁转运至台湾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岁阁在1922年差点卖给日本人,后从沈阳故宫转移到兰州,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金文馆现在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而不完整的温岚馆保存在浙江省图书馆。

1966 10为了保护《四库全书》的安全,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辽宁省秘密将《文岁阁四库全书》运至兰州,藏于深山之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为了“书亭合一”,要求归还。甘肃也建了图书馆加强保护。温穗阁《四库全书》的最终归属还不确定。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第一批《四库全书》善本。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葛的《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把它缩小了。从65438到0999,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出版了葛《四库全书》的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