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家族灭亡的原因

由于司马家后代(之子)没有经营好司马氏的天下,又由于选择接班人的失误,再加上社会风气腐败,民族矛盾尖锐,所以才有了“八王之乱”、“五胡内迁”之说。西晋开始衰落。西晋的衰落,像山崩一样,越来越快。司马燕之后的三朝皇帝都很短命,仅用了26年就彻底毁灭了大金帝国。

第一:奢靡腐败之风。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败是从皇帝开始的。晋武帝司马燕是文官选举中的一位宫女。后宫里有成千上万的宫女,他还是不满足。吴国灭亡后,吴国宫中数以千计的宫女被运到洛阳,使后宫的宫女达到一万人。因为有太多的宫女,司马燕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他坐在羊拉的车上,在皇宫里转悠,车子停在哪个宫女的门口,就在哪个宫女家过夜。

皇帝如此骄奢淫逸,如何约束下面?于是那些皇室亲戚和官僚们紧随其后,纵情声色奢靡。有的讲究吃。他曾经是朝廷的高官厚禄。“无处可去,但又无处可去。”他的儿子何扎更是大手大脚,每天吃饭要花2万元,是他父亲的两倍。

西晋时,流行炫富、比富。石崇和王锴争夺财富和财宝的故事就是典型。西晋时,一些权力财产过大的人,骄横跋扈,缺乏自制力,甚至把杀人当儿戏。

据《晋书·王锴传》记载,外戚王锴经常安排一些妓女演奏音乐招待客人。一旦一个吹长笛的女人走调了,王锴就当众处死她。石崇也是一个极其残忍的家伙,以杀人为乐。他每次请客喝酒,经常让漂亮的人倒酒劝酒。客人不喝,就让警卫把美女杀了。有一次王敦和王导去石崇家吃饭。王敦就是不喝酒,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女,他还是不喝酒。王导责怪王敦,王敦却恶狠狠地说:“伊家自杀怎么了?”

“割美人劝酒”的故事,史书记载不一。《晋书·王敦传》写的是王锴,而不是石崇。《世说新语·废》是石崇说的。后来的学者认为是传说过程中人物弄错了。

但是,无论是王锴还是石崇,我们都无法追究他们的杀人罪行。我们只能说王锴、石崇、王敦是一群冷血动物。他们的良知泯灭,自私冷酷,是西晋腐败社会的产物。

有识之士都对社会自上而下崇尚奢华的现象感到担忧。大臣傅贤上书朝廷,愤然指出:“奢侈比天灾还贵!”他还说:“古人有毛子,今人争房。古之士无玉食,今之贾赦厌梁肉。古代的后妃和嫔妃都有专门的饰品,现在的宫女和嫔妃都穿着丝绸。古时候医生什么都不干,今天卑微的仆人却趁光驱脂。古人厚狭而有积蓄,因节;今人地广人稀,却因奢而苦于短缺。”

第二:拜金之风。

在司马燕的纵容和包庇下,西晋的官僚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掠夺人民的财富,金钱成了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

西晋是中国古代拜金主义最盛行的时期。货币本来是商品流通的媒介,但到了西晋,货币成了万能的神灵。人们感受到了这种社会风气对社会的腐蚀,写文章攻击它。其中,鲁保写了一篇著名的《论财神》,对一切为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路宝关于货币作用的论述非常精辟。他把官僚贵族对金钱的贪婪掠夺和金钱的作用描写得淋漓尽致。文章写道:

输了就贫弱,赢了就富贵...无德则尊,无势则热。钱在哪里,危险可以让你安全,死亡可以让你生存,钱去哪里,贵可以让你贱,生可以让你杀。所以,很难说诉讼不是没钱,孤独和停滞不是没钱,仇恨和憎恨不是没钱...

鲁保也写过:牵着我的手,抱着我到底。不论优劣,不论年龄,客人总是拥挤不堪,门口往往如同一座城市。俗话说“有钱没耳朵,但可以偷偷用。”他说:“钱能造鬼。”今天所有的人都只对钱感兴趣。所以日本:军队没钱,士子不来;军无赏,士不去;不如归田,不如当官;虽然也有没有兄弟的人,想要飞翔却没有翅膀,想要行走却没有脚。

鲁保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钱”成了社会强有力的“杠杆”。人们公开谈论金钱,爱它,觊觎它,掠夺它。政府和反对派的一切都是金钱至上,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社会风气极其腐败。

孟子说:“如果全国人民都在争利,那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这种现象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国家肯定会出问题。在金钱的驱使下,西晋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第三:说说虚荣之风。

西晋时,有空谈之风。心平气和地谈,又称“谈玄学”、“玄言”,致力于讨论一些脱离实际的抽象问题。讨论一些抽象的哲学问题,如有与无、才(能)与性(德)、儒(政制与道德)、性(天、人性)等。,学者若研究讨论,不仅与政局无关,更是一种高雅。

问题是西晋的官僚也崇尚玄学。他们假装成“名人”,潇洒地摇着尾巴,谈论着侃侃,故弄玄虚。例如,琅琊王彦,被称为谭旋的领袖。他是黄门历任侍郎中的一个领导,一个秘书。职位很高,但他不做实事。“嘴不在乎世事,只在乎风雅形而上。”握着玉柄的尾巴,“妙善玄学”,岳光很会和他谈玄学。

《晋书·岳光传》:“广、王彦皆事己,名重于世。故天下论风流者,谓之王,乐者谓之首。”在屋外,心思在政事之外,你没有做好。你每天喜欢的就是聊天。西晋官员大谈远大理想,终日沉溺于饮酒,而不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必然给国家带来严重后果。西晋灭亡,大臣王彦被杀之前,叹道:“唉!曹操虽不如古人,但若无祖宗,仍是虚妄,仍在为征服天下而奋斗。”后来被称为“胡说八道,犯错误”。

然而,空谈只是表象。学者们经常谈论哲学和概念,有些命题很有价值。这不能说是国家的错误,而官员不干活瞎说,影响工作效率,但不会是国家的错误。西晋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导致的社会动荡,官员畅所欲言是政治腐败的表现,是表象而非本质。

扩展数据:

魏晋时期(220-420)是指东汉王朝灭亡后,从三国到晋朝的时期,通常称为魏晋南北朝前期(公元220-公元589年)。

魏晋中的“魏”是指三国北方政权曹魏,“晋”是指司马氏家族建立的晋朝。此时北方正处于芜湖十六国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学、思想、艺术、书法、音乐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对人物的评价从道德风度转变为外貌,进而发展为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

以魏晋风度为起点,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发现和肯定,与魏晋时期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美丽优雅的个性,与魏晋的审美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资料:

魏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