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桂林郡,挖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从此,桂林成为南通海域和北方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桂林一直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西南徽府”之称。

桂林历史悠久,是一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桂剧艺术。

1938后,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来桂从事桂剧改革,成立广西戏剧改良会。1939年,成立了桂剧实验剧团,以欧阳予倩为团长,建立指挥体系,吸收新唱腔,编新剧,采用布景,美化舞台,开办桂剧学校,使桂剧有了新的提高。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了大量新剧,如《梁红玉》、《金枝》、《断桥》等。,并在其指导下参加1944西南戏曲展演,成绩优异,广受好评。从此,桂剧进入了中国十大剧种的行列。

广西戏曲艺术家和剧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桂林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戏剧,如《灵曲长歌》、《姚飞传奇》、《还乡》、《何香凝》等。,受到好评。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广西戏曲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精彩的表演技巧。比如“打棍子出格”,不仅桂剧有,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也有。但剧圈公认的是,广西桂剧的“打棒出格”高超,首屈一指。

阴是著名的桂剧表演艺术家,与豫剧的常香玉、汉剧的、粤剧的辛努红齐名。他们被誉为“中南四大名家”,是中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家,为各自的戏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殷是著名的桂剧表演艺术家。在她72年的舞台生涯中,她成功地塑造了无数感人的艺术形象。她的桂剧表演至今仍代表着桂剧艺术的最高水平。她当年主演的代表作《拾玉镯》,早已家喻户晓。

尹的昵称是“凤凤”,她的艺名是“小金凤”。她出生在桂林一个叫尹的码头工人家庭。8岁时,她在厨房干活时哼了一段桂剧《倪虹关》,让桂剧大师袁润荣兴奋不已,峰峰随即被免费招为学员。从此,尹有了自己的艺名肖金凤。

聪明的小金凤进步很快,学美术不到一年就走上了舞台,跟着川陕班的流浪演出走遍了桂北湘南。小金凤的演技越来越成熟,真诚善良的性格让桂剧前辈们很乐意教她看家本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小金凤在戏曲大师欧阳予倩的倡导下,与田汉、马等进步文化人物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文化活动,并参与了桂剧改革。

抗日篝火锻炼了肖金凤的性格。她不仅演桂剧,还演抗日救亡剧,把爱国主义融入桂剧,激起人们的抗日激情。

新中国成立后,肖金凤积极参加广西的土地改革,先后出演了《白毛女》、《仇恨如海》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在中南戏曲音乐会上,肖金凤主演的《拾玉镯》被视为广西桂剧的压轴之作。

在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小金凤因主演《拾玉镯》获得一等优秀演员奖。该剧曾在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抗美援朝期间,小金凤冒着大雪在焦土的朝鲜为中朝军民表演了《拾玉镯》,这是桂剧首次在国外演出。后来该剧被拍成电影,这是桂剧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在桂剧改革中,肖金凤注意吸收其他姊妹剧的表演优势。不仅如此,她还参与了将桂剧《拾玉镯》移植成彩色话剧的工作。

年届七十的肖金凤,在担任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委员和广西文艺界多项领导职务的同时,还被授予广西艺术学校终身名誉校长的荣誉。肖金凤热心艺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桂剧新星。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戏曲剧种的整理和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5438年至0953年,广西国营广西戏曲艺术团成立,为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和艺术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此后,桂林、柳州以及北方较大的县、镇都成立了专业剧团。

20世纪50年代是广西戏曲的黄金时代。广西广西戏曲艺术团带着《西厢记》《春香传》等剧目到湖南、上海、广东等地演出。除了移植了大量各地的优秀剧目,还有很多传统剧目被整理改编。

与此同时,广西各地也出现了一批好戏,如拾玉镯、穆、太白敖考、闹房子、打棍子、出格等。,已成为各地的常规剧目。

1976后,桂剧逐渐复苏,学习移植了一批古装剧,如《十五关》、《西厢记》、《刀会》等。历史剧《太平军》、《永安城》、《为王讨回公道》,现代戏《童婚》、《一朵花》也相继创作。

桂剧是植根于桂林的一种民间艺术,发展于桂林青山绿水之间。桂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名人、景点,甚至风土人情、方言俗语,都是桂剧舞台着力渲染的对象。具有鲜明桂林人个性特征的学者、农民、工人、商人,为广西戏曲艺术馆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