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车发展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装备的装甲运输车使步兵在得到保护的同时,能够及时跟进装甲部队。使用装甲运输车实施机动作战的机械化步兵,作为军队中的精锐力量,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而装甲运输车本身由于防御薄弱,火力不足,只能起到运送步兵的作用,无法依靠自身武器在战场上为己方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为了直接支援步兵在战斗中的行动,二战后各国军队开始探索全新的步兵战车概念。
50年代末,法军首次尝试使用AMX-13轻型坦克的底盘,对AMX-VCI装甲车进行了12.7mm机枪塔改造,可搭载数名步兵。装甲车还可以在搭载步兵的同时直接参与支援作战,这被认为是步兵战车最早的尝试。
同一时期,联邦德国陆军还研制了HS.30步兵战车,配有20毫米机枪,可搭载5名步兵,HS.30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被称为“步兵战车”的装甲战车。
1966年,苏联公开了其第一代步兵战车:BMP-1。与早期诞生的步兵战车相比,BMP-1配备了73mm半自动滑膛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威力更大。车体上有射击孔,步兵分队可以利用射击孔在外面射击。
考虑到装甲集群在未来战场上可能遭到敌方战术核武器的攻击,苏联设计师在BMP-1上采用了全封闭车体设计,还安装了“三防”装置,使得机械化步兵在核战争条件下能够安全通过放射性物质污染区。冷战时期,BMP-1成为苏军装备的主要步兵战车,出口几十个国家。80年代,在BMP-1的基础上,中国还为解放军装备研制了86式步兵战车。
受苏联BMP-1步兵战车的影响,美国陆军在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自身需要研制并装备了著名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M2步兵战车可搭载7名步兵,装备25毫米链式机关炮和双联装“陶”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还拥有先进的瞄准和火控系统。凭借其可靠的技战术性能,M2步兵战车仍在一线战场与美军并肩作战。
冷战后期,苏军还装备了BMP-1的改进型:BMP-2步兵战车。虽然装备BMP-2的30毫米机关炮对付轻装甲目标和移动目标绰绰有余,但苏军还是希望自己的步兵战车拥有更强大的火力,这就催生了装备100毫米火炮的BMP-3步兵战车。遗憾的是,随着苏联解体,俄军没有更多资金购买BMP-3。反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出口成绩。
除了履带式步兵战车,轮式步兵战车也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轮式步兵战车在越野性能上不如履带式步兵战车,但车身更轻,速度更快,耗油更少,自行车成本更便宜。它们既可以通过公路网快速机动,也可以通过空运运往战场,是非常适合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装备。美国的LAV-25和法国的VBCI是轮式步兵战车的代表,解放军也大量装备了92式和09式轮式步兵战车。
各国仍在大力研发步兵战车。一些国家热衷于利用坦克底盘发展火力和防御更强大的重型步兵战车,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发展成本更低、通用性更强的轮式步兵战车,进一步提高步兵战车的信息化水平。步兵战车作为机械化步兵不可或缺的装备,在未来的陆地战场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焦点
1.什么是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步兵机动作战的装甲战车。它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能上都优于装甲运兵车,并配有射击孔,便于步兵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配合坦克作战,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部队摧毁敌方轻型装甲车、步兵反坦克掩体、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2.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有哪些?
车载武器通常包括高射两用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并配有观察瞄准仪、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红外和微光夜视装置或热摄像机。
3.步兵战车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
二战后各国军队之所以开始探索步兵战车的概念,是因为装甲运输车本身防御薄弱,火力不足。
4.轮式步兵战车与履带式步兵战车相比有什么特点?
目前各国青睐的轮式步兵战车,车身更轻,速度更快,油耗更少,单车成本更便宜。既可以通过公路网快速机动,也可以空运到战场。是一种非常适合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