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弦乐器
琴是中国文化中最负盛名的乐器,有“士不无故撤琴”、“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四大传统艺术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代表,也是文人演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的必备知识和必修科目。博雅与钟子期的知音“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认为是友谊的象征。大量诗文中都有秦的身影。有3360多首钢琴曲,130个钢琴谱,300首钢琴曲。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等,也有欧美秦人组织的秦会。
古琴是汉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杰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实物距今2400多年。自唐宋以来,古琴产品代代相传。从南北朝到清代的乐谱有100多种,乐器有3000件。还有大量关于钢琴家、钢琴理论、钢琴体系和钢琴艺术的文献,丰富的遗存是中国乐器中的佼佼者。隋唐时期,古琴也传入东亚各国,并被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吸收和传承。到了近代,随着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它成为西方人眼中东方文化的象征。格胡是胡琴的一种低音弦乐器。杨宇森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在保留胡琴基本音色和形制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小提琴乐器的发音结构加以发展。最初的歌胡有四种:小、中、大、低音。经过不断的改革,音色和外观都得到了改善,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乐队的低音范围。
格胡由一个圆形的、水平的木质琴筒组成,琴筒的一端包裹着蟒皮(单皮振动式或双皮振动式),四根琴弦串成一根杠杆式琴码。目前香港中乐团使用的胡子是单皮振动胡子。
格胡音色硬朗洪亮,音域宽广,约三个八度。格胡用弓弹弦外的音,或者用右手手指拨弦。其音色变化与二胡大致相同。格胡多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低音部分,能演奏各种双音和弦,适应任何变调。格胡在合奏时有增强声音厚度,丰富和声效果的作用。
戈虎的演奏技巧分为右手和左手技巧。右手主要是弓法,包括慢弓、快弓、分弓、连弓、断弓、弓、跳弓、摇弓等等。因为歌虎的琴盒更大,弦更长,余音更长,所以也是时不时拨弦弹奏。至于左手的技巧,主要有泛音、颤音、弹奏和滑音。由于歌胡指法距离较宽,不适合弹太快的音或弹太多的花。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属于胡琴的中音弦乐器,50年代在二胡形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外观和造型都和二胡一样,筒比二胡大,杆长。
中胡的结构除了体式之外,与二胡基本相同。其音域在两个八度左右,音色变化与二胡基本相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胡忠一般充当弦乐器的中音和低音。其深刻丰富的音色可以奏出抒情的旋律。在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中,主要用于丰富弦乐的中音部分乃至整体,如重叠高音部分的旋律以增强音响效果。在扮演伴奏角色时,他以连续的长音和各种节奏作为和谐的伴奏。
演奏技巧和二胡大致相同,分为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除了作为伴奏乐器,他还充当独奏;著名的中国胡独奏有《在草原上》(刘明远),中国胡协奏曲有《苏武》(刘著)。
高胡,又名“月湖”,由广东著名音乐家吕文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二胡改革而来。形似二胡,但琴身比二胡略小,调音比二胡高四五度,所以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逐渐成为可以独奏、合奏、合奏的弦乐器。
高胡的物理结构与二胡基本相同,只是鼓筒更小,琴杆更短。演奏者将钢琴筒夹在两腿之间演奏。高胡的调音比二胡高五度,音域大概两个八度。高胡的音色在各个音区差别不大,音色变化与二胡相同。高胡作为民族管弦乐队中弦乐器的高音部分,表现力不如二胡,但仍擅长演奏抒情旋律或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当它起伴奏作用时,可以奏出连续的长音符,各种节奏丰富多彩的伴奏等。
高胡的演奏技巧和二胡一样,分为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著名的音乐包括高虎的协奏曲《秦时》(李竹曲)和《朱良》(何占豪和陈岗曲)。鲈鱼葛虎的外观与葛虎相同,但体型更大。也是50年代杨宇森在二胡基础上创作的低音弦乐器。改革后,低音声部在音色和外观上也得到了改进,丰富和加强了民族管弦乐队的低音声部。
低音格胡与格胡结构相同,但由于体型较大,演奏时需要站着或坐在较高的椅子上。它的声音浑厚浑厚,演奏方法与歌胡相同,弓法也像西方乐器中的双大提琴。低音哥胡的演奏技巧基本和哥胡一样。板胡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一种弓弦乐器。钢琴桶由木头或椰子壳制成。它的发音清脆响亮,适合表达激情的歌曲。除独奏外,也是北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一种弦乐器,是随着中国地方戏梆子戏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名字是因为钢琴桶是用薄木板粘合而成的。又名蚌湖、琴湖、部落虎、部落虎、大仙、漂,清代称为班琴。板胡在中国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种类繁多,音色明亮,音高较高。是我国各种梆子戏、北戏、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蒙古弓和弦乐器。古代叫赫尔。蒙古人俗称锡那根赫尔,意为勺琴,简称锡沪。元代文献称之为胡琴。中文直译为勺形的胡琴,也被称为马尾辫胡琴。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柔和丰富,草原气息浓郁。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科尔沁、昭乌达芒等东部地区。早在宋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在演奏霍布斯、雷虎等弦乐器的基础上,制作了拉弓弦乐器胡琴。蒙古族称之为“赫尔”,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与西秦式的弦乐器完全不同。那是一种有两根弦的胡琴,弦外拉着一把弓。蒙古族俗称“锡纳甘赫尔”,意为勺琴,也简称“锡壶”。
它是宋代由弹弦乐器向弹弦乐器转变的产物。北宋沈括《孟茜笔谈》中有一句:“马尾胡琴随汉车”。在成吉思汗时代(1162-1227),胡琴在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元朝的历史记载很详细。元代《礼乐志》(卷七十一)对其形制有如下描述:“胡琴作如火,颈卷,龙头,二弦,以弓压之,弓弦马尾。”在元代,胡琴不仅用于宴会中的独奏或合奏,还广泛用于军事表演活动中。张译《马可波罗游记》载:“鞑靼人另有风俗。当他们的队伍排好队,等着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弹他们的二弦琴,美极了。”清代《御礼图式》(卷九)载:“胡琴,蒙古乐器。”这是一种乐器,听起来像调羹,角肩,单面皮,两根弦如雷,在弦外用直马尾弓演奏(弓毛不紧张)。这种胡琴直到清末民初仍在喀喇沁宫等蒙古乐队中使用。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二弦琴、二胡、高虎、中胡、京胡、京胡、胡俟、板胡等乐器,都不属于这一类胡琴,而属于西秦弦乐器系列。
蒙古族乐器如潮尔、马头琴就是由这种胡琴发展而来的。弦乐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音乐家根据喀喇沁王宓乐队的胡琴和演奏形象,并参考其他历史文献,与乐器制作者合作制作了改良的胡琴。总长79 cm,* * *发声盒半梨形。腹腔挖的是长白山产的一整块彩木,上面铺的是原来的羊皮,现在铺的是鱼鳞云杉薄片,宽21.7 cm,琴座配有琴托。琴杆顶端雕刻有“马泰尔”的头像(据说这是一种类似于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龙马”),代表着家中勇武抑恶、吉祥平安的吉祥物。钢琴前面是平的,后面是圆的,前面是指板,没有味道。拉伸两根用钢丝包裹的丝或尼龙。木制琴马放在面板中央,马的高度为2.5厘米。钢琴弓的弓杆是木质的,两端扎马尾作为弓毛,有张力。演奏时采取坐姿,两腿夹住琴盒底部的琴托,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按弦,右手手掌向下抓住弓柄,在琴马上方的琴弦外弹奏。按照五度关系,胡琴的调律是:d1,a1,音域是D1-D3,两个八度。音色柔和明亮,音量大,属于中音乐器。左手技能有颤音、拍子、滑子,右手技能有长弓、短弓、弹弓、跳弓。常用于蒙古族器乐合奏或为民族歌舞伴奏。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拨之王”、“弹拨第一器”。弹拨弦乐器。南北朝时期,经龟兹由印度传入内地。木制的。音箱半梨形,四弦,琴颈和面板配有“相”和“积”来确定音位。演奏时竖握,左手按弦,右手指弹奏。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所谓的琵琶,不仅仅是指带有梨形* * *发声盒的乐器,还指、月琴、阮等多种形状相似、大小不一的弹拨乐器。他们的名字“Pi”和“Pa”是基于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巧。琵琶和琶音是两种演奏技术的名称。琵琶右手向前弹,琶音右手向后弹。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过演奏家的改进,形制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泛,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是民乐中最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每根手指按相应等级的琴弦,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拨弦。古筝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种弦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相当可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结构由面板、雁柱(部分地区也称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脚、后岳山、侧板、出音孔、底板、弦孔组成。古筝的外形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制音箱,弦框“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排列五个音。最早有25弦古筝(分为古筝),唐宋有13弦,后增加到16、18、21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是21串;一般古筝的型号前面都是S163-21,其中S代表S形的月山,是王训智和苗金林* * *,163代表古筝的长度约为163 cm,21代表古筝弦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