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们有很多关于老师的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一头心甘情愿的公牛。“孺子”是古代对孩子的称呼。“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和儿子玩耍,龚景拿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被千古传诵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称颂的美德。
现代大作家鲁迅有一句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升华和发扬了孺子牛的精神。后来,人们用“甘为孺子牛”来比喻一个人愿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人们之所以称老师为甘牛,是因为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最恰当的比喻。
扩展数据:
教师隐喻问题不是教师形象的简单类比,而是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原则,包括角色、知识与能力、道德要求、师生关系等。
比如春蚕、蜡烛、愿牛的比喻。意思是老师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很高;另一方面,教师的高度认可是通过他们的无私奉献获得的。这个比喻就像一个枷锁,困住了教师,他们不愿意也羞于向社会提出自己的需求,用自己的良心默默守护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