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情境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科学上要求教师用各种方式创设的历史情境要与当时的历史事实相符,不违背历史,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概念准确,没有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的错误。
教师在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夸大或进行艺术虚构,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历史感。教师在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示历史情境时,应注意视听资料的科学性。如果我们展示给学生的感官图像是文学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现代人的画作,很可能偏离历史真相,其作用只是误导。所以,老师不能只看自己使用的视听资料的种类。他们必须看他们的内容,图片,听他们的配音。你知道所有的图片是否与教学内容紧密匹配吗?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仔细选择并编辑它。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影视作品和历史事实的区别。
教师在将历史速写引入课堂,让学生创作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时,应引导历史速写和短剧的内容,避免科学失误。比如在研究退位制度的时候,学生们编演了尧、舜、禹退位的小品。演出时,学生们说,尧把皇位让给舜,舜当了皇帝。后来舜老了,就把皇位让给了禹。“皇帝”这个称号在秦朝以前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纠正这种智力上的错误,或者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判断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从而形成客观真实的历史认识。
2.注意目的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目的明确时,行为结果是伟大的;目的不明确时,行为结果小,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不是目的。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师要考虑创设情境要解决哪些问题:是否激发兴趣,激发动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还是增加密度、节省时间;是用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还是用来加强思想情感的熏陶...总之,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教师为了展示现代教学媒体或表演小品而制造历史情境。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是“辅助性的”,其价值只能作为人们使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而不能作为教学目的。否则,现代媒体就成了教学机器,老师就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操纵者”。这种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实质上却是冷冰冰的、死板的,对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
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知识平台,但信息技术提供的有效历史信息需要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学生的反思、交流和表达来实现。学生没有视觉和听觉是无法接受信息的,他们对所接受信息的感知和理解也离不开思维。只有把视听和思维统一起来,才能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加深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是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思维是对人脑接收到的刺激进行分辨和比较。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统一视听和思维,形成完整的概念和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有这样,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环境和场景,才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头脑中的生动形象,还能从这些形象中得到启迪,领悟真理,受到熏陶,发现和认识一些规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历史,在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分析、思考、体验情感。
3.注重实效。
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创设历史情境时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的媒体必须在教学中切实可行,并能达到最佳效果。要注意不要胡乱拼凑,不要把媒体当装饰品,要注重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两个出发点:一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出发;二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根据重点、难点教材的需要,选择和使用最佳的方法、手段和媒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的优势,让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创设的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新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每种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每种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功能和能力也不同。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某种方法、手段和媒体比其他媒体更有效。教师要认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形生动、引人注目、生动感人,就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粉笔,或者一幅画,深入浅出地讲解,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和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既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情感的交流。一个语言幽默、思想深邃、知识渊博、情感丰富、举止优雅的历史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电脑无法替代的。
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出发,优化计算机与常规教学方法的结合,无疑会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取得实效。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该看到,现代教学媒体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表现方法和使用效果上各有优劣。没有一种教学媒体能够绝对满足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人的感官多向延伸,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和优化不同性能的教学媒体组合,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互动使用,扬长避短。
齐剑教授曾说:“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学科的本真。教学设计要注意体现“素颜课”(摒弃浓妆艳抹,穿靴戴帽)。看似简单的设计中隐含着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教育背景,隐含着思维的深刻性和穿透性,强调思辨。一切教育和启蒙都应在“读史、讲史、学史”的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在教学手段和技巧上力求简单是可取的。简而言之,一句话:要‘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