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焦虑(四种释放焦虑的方法)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经历吗?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经历的失恋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我们以为错过的晋升,是这辈子永远等不到的机会;

甚至,我们以为我们的拙劣演讲是人生最屈辱的黑历史。

于是,我们焦虑不安,有时会陷入痛苦的自责。

01你越在乎,你就越失败。庄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赌徒,他带着碎石去赌博,几乎每赌都赢。但当他用两万两黄金赌博时,他经常输。他带着碎石毫无顾虑地去了赌场,所以他只关注赌局的输赢;而当他带着两万两黄金去赌场的时候,他很焦虑,一直在想:“这黄金输了怎么办?”这张照片。

所以他始终无法集中精力,最后真的打了很多仗。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验证了这个论断。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越强烈,就越容易失败。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效应”。

两个人下棋,旁边看人下棋的一般思路比较清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而旁观者,因为他没有输赢的想法,与他无关。他能清晰明了地看到全局。然而,两个棋手,都想着超越对方,注意力分散,偏执,却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证明了,你在乎的东西会禁锢你;你在乎的东西会困扰你。

放下利益,放下得失,放下自己在乎的东西,用一种舒服的“旁观者”心态对待生活,一切自然会变好。

丰子恺说:“心小,一切小事就大;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有安全感。

想太多是最大的问题。一位主持人采访了一位10岁的姑娘,她获得了全国业余锦标赛的参赛资格。主持人问了她一系列问题:

“你对参加这个比赛有什么期待吗?”

"你在比赛中最好的表现是什么?"

"你打高尔夫球有什么目的吗?"

"你年轻时是如何应对压力的?"

小女孩总是回答:“我不知道你在问什么。”

主持人认为小女孩太小,听不懂他说的话。于是,我用更简单的语言再次问了这些问题。

这一次,小女孩回答:“你说的我懂。我只是不知道你的问题和我打高尔夫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孩子天真的表情,但就是这种表情让自命不凡的大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打脸。

因为你想多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会变得复杂。生活中没有那么多问题。你想太多了,这是最大的问题。

03焦虑,生活中无法安静思考,相信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我们越焦虑,就越找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一位父亲丢了一块手表。他抱怨到处找,到处翻找,找了半天也找不到。

他出门时,儿子悄悄进屋,很快就找到了手表。

父亲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儿子说:“我就安安静静地坐着,很快就能听到嘀嗒声,然后我就能找到我的手表了。”

古人云:“动则万物动;如果你很平静,一切都会平静。“当我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寂静往往比噪音更有力量。

现在承受各种压力的人,似乎看不到光,听不到内心的声音。深受都市人喜爱的冥想、瑜伽等课程,都体现了人们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有人说:“内心宁静,才能宁静睿智。”当内心被焦虑扰乱时,往往会混乱不堪,事情会越来越糟。

04永远提前明日之忧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有一个片段: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里不小心朝前排的将军吐了口唾沫,怕将军认为他是故意冒犯,于是赶紧向将军道歉。

将军说没关系,可以理解这种正常的无心之举,但年轻公务员连连道歉。最后将军大怒,年轻的文官吓得半死。

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小公务员却用自己的想象力过度猜测别人的想法,过度担心可能发生的不幸,最终酿成了悲剧。

认知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影响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解读和联想。

如果烦恼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无论你是否厌烦,它都在那里;如果那是你想象中的麻烦,那它就不存在。如果你无聊了,它真的来了。

这条人生之路怎么会艰难?把明天的麻烦提前,就是给你的心戴上枷锁。其实我们担心的坏事90%都不会发生。

《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说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而后面能否成功解决,不完全取决于我们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们对问题如何归因的态度。

两种态度:外部归因,要求外部改变来适应自己;内部归因,了解外部世界,然后改变自己适应世界。

首先,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归咎于环境。

读一个故事:

一个家庭有三个儿子。他们是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长大的,母亲也经常是鼻青脸肿。

老板心想:妈妈好可怜啊!我以后会对我老婆好的。

第二个想法:结婚太无聊了。我长大了绝对不结婚!

第三个念头:原来老公可以这样打老婆!

你看,即使环境相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也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影响。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人的认知。一味的埋怨环境,更重要的是时刻观察自己的内心。

其次,换弯超车。

“努力又失落,充满悲观又辉煌”,这是网友对同样在大学患上抑郁症的25岁北大女生李雪芹的评价。自闭,情绪化,在街上哭,不愿意与人交流,曾割腕自杀。

在问题面前,换个角度,也许你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风景。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能让你感受到你不愿意感受的东西?只有你自己的思想才能创造你的感觉。

“死一辈子”的最终结果是伤害自己和他人,但简单的一句“算了吧”却能让人感到释然和舒服。

泰戈尔说:“一天晚上,我烧掉了我所有的记忆,我的梦想从此变得透明;一个早晨,我抛掉了昨天的一切,从此脚步轻盈。"

第三,不受外界的束缚和干扰。

莫言在《如何对待不喜欢你的人》一文中说:

“这个世界上,总有你不喜欢的人,总有不喜欢你的人。这都是正常的。而且,再好的自己,再好的对方,都是对对方的苛求。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不喜欢又是另一回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王菲。那一年,当她和谢霆锋再次携手时,网上有人骂她:“你是个不合格的母亲,年纪大了还在追求虚幻的爱情。”

就此问题接受采访时,她霸气回应:“真的很抱歉我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去追求所谓的体面,但是我怎么活是我自己的事。”

所以,不被外界干扰,就不会陷入焦虑的泥潭。

最后,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激情。

这是一个纠结的时代,所谓的热情,需要每个人努力去“淘”自己的生活。当你意气风发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激情澎湃;相反,当你没有热情,情绪低落的时候,一切都可能让你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没用,没价值。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人前有各种事,人前无事;人是直上天堂的;人们会直接下地狱。”

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的一段话。

并不是生活本身限制了我们对激情的期待,而是我们混乱的意识状态阻止了我们找到激情。

有时候,我们能不能试着做个孩子,像孩子一样看世界,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用一颗单纯的心去面对?也许这才是成人世界里真正的奢侈。

最后,成功和满足感来自我们的直觉,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而不是智力。所以,只要你想拥有,就不难得到。

快乐不快乐,内心的愉悦不愉快,或者你焦虑不焦虑,你不焦虑,就在一瞬间。

大卫·舒尔茨在《伟大思想的魔力》一书中说:“在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和教育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生活以爱开始,以爱结束。放下焦虑,人生才能轻装上阵;让我们摆脱焦虑,迎接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