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镇旅游景点
齐长城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一座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比秦长城早400多年。齐长城纵贯山东省,西起黄河东岸的长清县孝里镇广利村北,穿越太乙山地区,东至黄海西岸的青岛市黄岛区夹河村东北出海,全长18893米,宽1237.8里。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初期,完成于战国时期。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长城,长城分为三段,针对山东、山西等国分为西段,针对楚国分为东段,中段,使整个长城连成一体。长城沿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根据地形不同,用石头砌成,用灰土夯实,用沙石混合,或以陡崖为城。非常壮观。安丘齐长城从西南方向进入临朐与沂水交界处的太平山,沿与沂水的边界线向东,到达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城内,再向东、向南转向出渭河,与沂水复线二段相接,途经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大车山、紫草山、丁成山、尧尧山等主要山峰,跨越75座山头。长城依山而建,沿线地质有玄武岩、火山岩、片麻岩、粘土、沙土等。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或用石块垒砌,或用沙土夯筑,或以陡峭的山崖为城,两侧仍依稀留有成堆的滚石、山寨遗迹和峰穴。齐长城东起太平山,沿沂水边界至青石胡同,全长12300米。除了长约2000米的西太平山有遗址,沿山南崖,自西向东有烽火台、山寨遗址。到达青石胡同后,由东往东北方向转弯,穿越磨山、大车山、紫草山等山峰,连续到达马石沟村北山遗址,长14750米,平均宽约12米,高约3.6米。从马石沟村开始,从北到东南再到西南,再到南。穿越北河水库、顾航山、凤山、丁成山、蛇楞山、钟楼、尧尧山、虎牙等山峰,到达渭河遗址,全长19500m,平均宽约11m。在丁成山的西南面有一面双面墙,宽约5.5米,高约2.5米。山口被拆除了。国民党1943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率部在丁成山遗址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战壕和指挥所掩体依然存在,而且很明显,一些部分被墙基础加固。山东省脚下有一面双面墙,宽约7米,高约3米。虎牙山南麓至渭河约1400米的遗址已变为农田,无墙基痕迹。
关于齐长城的历史记载和安丘段修建的大致时间,《竹简编年史》记载:“周宪十八年(公元前351),合建长城,在齐宣王,向东至海边重修。”戚迹说:“齐宣王在山上修建长城,东至大海,西至济州,绵延数千里,为楚国做准备。”明万历《安丘县志》说:“八十里(县城西南)说太平山上有长城岭。”又载:“古长城,长城岭,在太平山上。”《清光绪临朐县志》记载:“长城在大仙山上,沿山沟,顺悬崖而上,西接博山岳阳山凤凰岭,东至大雁山入安丘界。”据历史考证,安丘段的齐长城属于东长城,是在之后修建的。安丘段齐长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双线长城,是三条双线长城中最长的。这条双线长城在临朐、沂水交界处与主长城分离,从东北走向临安、邱交界处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主山峰向南拐,穿越绥水,在大安丘、沂水交界处进入卧牛市,进入沂水境内,沿沂州界向南至三冷山与南长城主线汇合,全长63890米。安丘齐长城沿线文物古迹众多,独具特色,如南麓的工业长书院、东麓的安上石坊、南麓的赵奇胡墓等。安丘长城沿线有许多精彩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比如大车山脚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尧尧老子庙的传说:公冶长在丁成山下的鸟鸣传说:古雷关羽“试刀石”的传说。安丘齐长城遗址的丁成山和大车山,因植被茂密,树木葱郁,松柏怪石,景色优美,正被建设成旅游开发区。丁成是安丘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海拔429米。因山顶有齐长城,南麓有公冶长书院,故又称齐成山、书院山。据传说,齐国修建长城时,有一位医生乘公共汽车去视察。上山时,车坏了,弃山而去,故取名大车山。现在已经建成了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因为山的五脉是相互环抱的,就像五条龙相遇在一起。他建景区时,以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命名。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是山东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万里长城。齐长城是山东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齐鲁大地上,将黄河、泰山、大海连成一体,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苍桑时间过得很快。现在,虽然只是一堵断壁残垣,但山东人修建的齐长城却是不朽的。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