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语的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书面语言——教会斯拉夫语
捷克语由古斯拉夫语发展而来。古斯拉夫语是古斯拉夫人的共同语言,他们生活在卡尔巴甘山脉之外,沿着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斯拉夫人在5世纪和6世纪分几个阶段迁移到现在的捷克地区。教会斯拉夫语是捷克使用的第一种标准化的宗教和文学语言,它的出现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当时,来自东法兰克帝国的基督教牧师在捷克主要用拉丁语传教,不被平民阶层所接受,而斯拉夫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自己的文字。
公元863年,来自拜占庭帝国城市塞萨洛尼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共同居住的地方)的传教士西里尔/康斯坦丁和梅托德(Cyril/ Konstantin and Metodej)到达摩拉维亚,他们在保加利亚-马其顿方言的基础上创立了教会斯拉夫语。为了记录这种语言,西里尔接受了希腊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的字母,并产生了特殊的赫拉霍利斯文字,从而开创了斯拉夫书面语的发展史。斯拉夫教会采用它作为教会语言,地位仅次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福音书和布道词已经被翻译。建于10年的萨泽修道院致力于教授斯拉夫语,成为斯拉夫文化的中心。教会斯拉夫语也是第一个斯拉夫国家——捷克共和国的大摩拉维亚帝国(9世纪至10世纪)的标准语言,并在ro世纪和11世纪在普基米塞家族的领导下成为捷克国家的标准语言。10世纪,西里尔字母在保加利亚被创造出来,用来书写古斯拉夫语。今天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和塞尔维亚语的字母就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斯拉夫文化在捷克蓬勃发展,在格拉戈尔写的布道文《基辅文学》和《布拉格片段》中可以找到零星的捷克语。圣文瑟斯拉夫和圣卢德米拉等圣人的传说,以及一首人们经常在教堂祈祷时使用的赞美诗“主啊,怜悯我们吧!(hospediane,Pomilujny)”被保存下来。教会的斯拉夫语为捷克民族文学和民间宗教创作创造了前提。随着大摩拉维亚帝国的解体,N世纪后,斯拉夫文化在捷克的主导地位被罗马拉丁文化所取代。从那时起,拉丁语作为标准语言统治了捷克共和国,直到19世纪初。
最古老的捷克文学
165438+两个完整的捷克语句子被记录在20世纪初丽都梅里塞教堂的基石上。12世纪下半叶,一些拉丁文手稿中逐渐出现了捷克语的名称和专有名词,称为“bohemika”和词语的翻译“clausi”。《圣经》赞美诗的捷克语译本出现了。到13年底,发现了两本模仿拉丁文的古捷克赞美诗,分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歌》和《公户修女的祈祷》。当时没有正字法,捷克语直接用拉丁字母标注。文学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摆脱了对教会和宗教的依赖,然后是捷克文学和拉丁文学的竞争,形成了共存的格局。
教会斯拉夫语、拉丁语和后来的德语都对早期捷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3世纪中叶,德国对捷克的殖民达到顶峰,捷克所有城市开始实行捷德双语机制。德语成为瓦茨拉夫二世(1278-1305)的宫廷语言,随后成为捷克的贵族语言。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捷克语对波兰语产生了影响,捷克语中的大部分宗教术语都被波兰语吸收了。
18世纪的捷克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捷克贵族反对日耳曼城市的暴发户,有助于加强捷克的地位。14世纪,捷克语成为真正的文学语言,形式成熟,体裁多样。除了优秀的宗教诗、抒情诗和散文,还制作了捷克第一部戏剧《毒贩》。大多数拉丁文作品已被翻译成捷克语,这证明了公民对文学的兴趣和参与。市民文学的出现使文学世俗化。骑士文学很受欢迎,比如《亚历山大传奇》。《圣卡塔琳娜的传说》这首诗非同凡响,斯蒂尼的哲学散文有着最完美的语言,主题涉及哲学和美学。历史著作包括《达里米尔编年史》。官方文件和法律的风格可以在鲁津伯的文集里找到。1348年,中欧最古老的查理大学在布拉格成立。捷克语成为书面语和官方语言,神学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圣经被完全翻译成捷克语,这是第一本斯拉夫圣经。
这个时期的正字法叫做“字母连读”,就是用两三个字母来标记一些拉丁语中没有的捷克语发音(rs-r,chr-c)。捷克语在贵族和市民中很常见,但拉丁文化仍然影响着捷克语。宗教和公共生活的词汇主要来自拉丁语,城市环境的词汇来自德语。与此同时,捷克语继续影响着波兰语,法律和教学术语也被借用。
胡斯运动与捷克语的发展
乔世纪初的胡斯运动为捷克语增添了新的社会功能,成为作为国语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宣传工具,从而奠定了捷克语书面语的群众基础,并使其得到普及。1411年,扬·胡斯用拉丁文写了《捷克语正字法》,这是第一本用捷克语进行纯语言研究的书。他建议,把复杂的“字母连读法”换成在元音和辅音上加一个新的“区分正字法”,只保留复辅音Ch。胡斯运动打破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界限,产生了国家教会,捷克语正式脱离教会,进入神学领域。胡斯信徒组织学校,让普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和文化。在自然、医学和天文学领域,捷克语已经成为与拉丁语并列的科学语言,并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行政领域,法律术语也得到了完善。
胡斯运动赋予了捷克文学新的内涵:用捷克语创作文学,为捷克人服务。这一思想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传承下来,成为新时期国家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胡斯战争后,捷克军事术语渗透到其他欧洲语言中。波兰语开始使用拼音文字。捷克语通过波兰传到东部的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匈牙利也使用这种语言。
人文主义时期的捷克
65438年至0526年掌权的哈布斯堡王朝致力于中央集权和恢复天主教统治,市民阶层则推崇人文主义理想。捷克人文主义的特点是维护胡斯运动赢得的捷克地位,坚持用捷克语写作,并进一步提高捷克语。因为拉丁语一直是捷克高等教育的标准语言,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的语言包括词汇和句法都受到拉丁语的影响。复合句、完整句、分词短语和复合被动的使用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语言特征,法律语言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印刷技术传到捷克,发展很快。
捷克兄弟会成员在1579-1593年重译的《克拉利克圣经》以其精美的文字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代表了这一时期高超的语言水平,成为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编纂新捷克语的参考。统一语法上的成语,修改“区分正字法”,把辅音上的点改成勾号。这种“兄弟正字法”一直沿用到民族复兴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捷克语的理论著作和语言词典,其中捷克语分别对应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1534、1571、1603年出版了三部最重要的语法书,对捷克语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概述。自然科学著作也大量涌现。
捷克的扩张在16世纪达到了极限。通过波兰语甚至影响到波兰以东的俄罗斯国家,成为斯洛伐克的行政和文化语言,对16世纪第一部卢齐齐塞尔维亚文书的词汇和正字法产生了影响。
巴洛克时期的捷克
1620年白山战役的失败使捷克国家失去了独立,捷克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哈布斯堡家族把当时盛行的巴洛克艺术流派带到了捷克。天主教被宣布为唯一国教,大部分异教知识分子、新教贵族和公民逃亡国外,国内很多人被剥夺财产,沦为农奴和穷人。这一时期被称为捷克历史上的黑暗时代。捷克文化发展遭遇重挫,德语地位迅速上升,逐渐成为主导语言。国外流亡文学延续人文主义创作,国内文学创作被教会操纵,成为宣扬天主教的工具。创作主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文学语言力求贴近民间口语,人文传统逐渐被天主教思想所取代。1677-17推出圣瓦茨拉夫圣经,与克拉利克新教圣经竞争。随着拉丁文学的兴起,捷克的创作仅限于宗教文学。移居国外的人文主义作家,如流亡波兰的科缅斯基,逐渐与祖国失去联系,他的作品和代表思想在中国没有得到传播,但在波兰有相当的影响力。
随着外来贵族的涌入,普通的德、捷地位每况愈下。天主教贵族主张地域爱国主义(祖国首先指居住的地方),排斥捷克语,使捷克失去了民族性,被德国化。捷克语退出了科学和行政领域,只存在于民间和半民间创作中,如歌曲、歌谣和戏剧。一方面,严峻的形势表明语言濒临灭绝,人们开始捍卫这种语言,出现了许多捍卫捷克语的作品;另一方面,从17年底开始,巴洛克语法著作中就提倡纯语言。
巴洛克时期的捷克语对周围的语言没有直接影响,在斯洛伐克和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保持了作为行政语言的功能。巴洛克式的捷克语语法促成了第一本卢兹奇-塞尔维亚语语法书的诞生。
民族复兴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下半叶是捷克民族复兴时期。它已经成为捷克共和国唯一的行政办公语言。随着奥地利君主玛利亚·特蕾西和约瑟夫二世的开明改革,特别是1781年约瑟夫二世废除农奴制,有可能唤醒民族意识,争取捷克民族独立,反对德国化,复兴捷克语言和文化。运动的核心是农村和城市的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主要目标是恢复人们对捷克语的重视,使文学重新繁荣起来。当时出版了大量捷克古代著作、语言复兴、历史著作和报纸,上演了捷克戏剧。科学著作抛弃了拉丁语和德语,用捷克语写成。语言被民族复兴主义者从日常交流的工具提升到国家主权的象征地位。1774年,捷克学术社成立,借鉴德国同行的学术方法,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尤其是语言和历史方面的研究。
为了使捷克语与欧洲其他语言平起平坐,成为正统的文学语言,确定和编纂标准化的捷克语书面语被提上日程。历史学家、斯拉夫学者多布罗夫斯基指出,语言和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基础。他致力于提高捷克语的地位,在现代捷克语语法和丰富捷克语词汇方面发挥了开拓性作用。1809年,他用德语写了一篇详细的捷克语语法讲解,意义重大。这本书是基于人文主义和捷克语的克拉利克圣经。虽然语法规则不同于日常用语,但它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博爱正字法”被“新捷克语正字法”取代,拉丁字母取代了古哥特德语,捷克语字体逐渐简化,形成了今天捷克语的雏形,从19的20世纪4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捷克语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新领域,词汇急需扩充。容格曼承担了这项重要任务。他和他的兄弟一起修订了医学和人类学词汇,他的同事普雷斯洛维分享了植物和动物词汇的排列。帕拉奇不仅从事捷克语句法和风格的研究,还负责美学和哲学词汇的选择。新词主要吸收自古捷克语和邻近的斯拉夫语(尤其是波兰语和俄语);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根据多布罗夫斯基的语法规则派生和合成新单词;最后一个新词的构词法是直译。直译的最大成就,诞生了永的五卷本《结德词典》,出版于1834-1839。
有趣的是,一些捷克语单词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标准的塞尔维亚语中,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此外,塞尔维亚语还采用了捷克语中字母加“钩”的方法,也使用字母c、S、z、S、z,斯洛文尼亚语也借用了这种正字法。
世纪语言发展
文艺复兴导致积极使用捷克语的人数急剧增加,捷克语成为社会生活的语言,尽管当时德语仍是国语。语言按照自己的规律进化。除了必要的书面语和文言词语,日常口语逐渐进入规范捷克语的范畴,语言习惯也逐渐偏离了现行的以人文语言为主的规范规则,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不规范的大众捷克语。文学水平接近欧洲,海涅克·马查1834年写的长诗《五月》堪比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涅姆佐娃的小说《祖母》(1855)成为捷克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文学语言开始抛弃用词过时、句法复杂的文言文,向真正的日常口语靠拢。1858-1874年间,第一套捷克百科全书系列出版。1880年,捷克语成为与德语同等地位的办公语言。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家格鲍尔成为新的语言学权威。他继承了多布罗夫斯基的思想,为新时期规范语言奠定了基础。他创立的语法直接用于中学课本,直到二战。他在1902介绍的捷克正字法规则也很实用。
随着捷克工商业和银行业的大发展,新词不断扩大。1882查理大学分为捷克大学和德国大学。从克罗地亚语和保加利亚语中借用过来的一些法院、法律、经济、音乐和体育领域的专门术语被添加到捷克语词汇中。捷克工匠把一些捷克语带到了奥地利德语中。
18世纪的捷克
1918奥匈帝国崩溃,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捷克语成为国家官方语言,进入了德国人控制的最后几个领域:军事、铁路、邮政。随着文学语言的飞速发展,文体和修辞丰富多彩,古语、理语、行话都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诗歌是20世纪20年代捷克新儒家中最繁荣的。为世界文坛做出巨大贡献的哈塞克讽刺小说《一个好兵的冒险》就是第一部。二战期间(1939-1945),德国占领了捷克,所有的大学都关闭了,但这并没有阻碍捷克语的发展。相反,德国纳粹的入侵提升了文学语言作为民族生存象征的威望,表明文学语言的发展可以不受外来入侵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小说体裁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百花齐放。
流行捷克语在20世纪迅速流行,相对保守的规范规则和日常口语习惯产生了冲突。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以《我们的语言杂志》为中心的纯粹学派,与竭力维护现代语言文化观念的布拉格语言学派相对立。为了区分标准化口语和书面语,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了标准化捷克语口语的新概念,它属于标准化捷克语的范畴。结果显示捷克语不存在这样的语言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捷克语和西摩拉维亚逐渐被流行的捷克语取代,摩拉维亚其他地区也使用当地方言。
捷克著名剧作家卡佩克(?阿派克兄弟在他的剧本R.U.R. (1920)中创造的“机器人”一词走向了世界。1945之后,捷克语不再主要从德语中吸收词汇,更多的是从俄语中吸收,90年代后转向美式英语接收新词。随着政治、经济、生活习俗和社会方式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许多新事物、新现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反映时代特征或赋予某些词语新含义的新词,狭义的专业术语也逐渐成为常用词。新词是直接引用外来词生成的(租赁分期付款、雪板阻力);抄构词法;多词合成(Sametova Revolution天鹅绒革命,Dan z pridane hodnoty VAT);派生和组合;通过隐喻和转喻改变概念,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解体前的官方语言,一直相互影响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