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的详细历史
多媒体扬声器的发展历史
第一,多媒体音箱的发展
多媒体扬声器的发展伴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个人电脑早期没有声卡,更不用说光盘了。早期的声卡,电脑机箱里只能用一个小音箱或者简单的小音箱。然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在多媒体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功能。随着电脑游戏、音乐CD、MP3、VCD、DVD的逐渐出现,以及在线功能(网络会议、网络电话)的逐渐扩展,对电脑声音的播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音频编解码器' 97的制定对多媒体音效提出了最低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而PC'99的推出对多媒体音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计算机多媒体音箱的不断发展,以至于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多媒体音箱。最近提出了发展信息家电的想法,我们相信多媒体音箱也会有更新的发展。
二、多媒体音箱的种类
多媒体扬声器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分类:
1.根据盒子的材质,有常见的塑料盒和木箱;
2.根据喇叭单元的数量,有单喇叭单元(全波段单元)和双(或三)喇叭单元(二或三分频);
3.按声道数分,有双声道立体声(2.0型)、双声道加一个低音炮(两点环绕)、四声道加一个低音炮(四点环绕)和五声道加一个低音炮独立声道(5.1型)扬声器等。
4.根据喇叭单元的结构,有普通喇叭单元、平面喇叭单元和铝带喇叭单元。
注:普通喇叭单元可根据振膜材料的不同进行划分。比如中低音单元用纸盆、羊毛盆、防弹布盆、聚丙烯盆、金属盆,高音单元用金属圆顶、软膜圆顶。
5.根据电脑输出端口,有普通接口(声卡输出)音箱和USB接口音箱;
6.按功放内外分,有有源扬声器(内置功放)和无源扬声器(内置功放,仅用于高端机型或有特殊要求的机型);
7.根据价格,一般认为每对(不含低音炮,下同)的价格为普通音箱,每对200-700元之间的价格为中档产品,700元以上的价格一般为高端产品。但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些出入,这取决于产品的品牌和实际性能;
8.按用途分,有通用音箱、娱乐音箱(如游戏、VCD、DVD、音乐欣赏)和专业音箱(如MIDI制作、发烧音乐欣赏)。
三、多媒体音箱的特点
早期的多媒体音箱只要能满足简单发声的一般要求,只要求成本低,实用可靠,很少从声学高保真播放和声场建立的角度考虑多媒体音箱的设计和制造。但是从现在声卡的发展来看,原来的设计思路早就过时了,已经不能起到中高档声卡的作用,也不符合多媒体音箱发展的要求。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我们来看看现代多媒体音箱的一些特点。
1的发展。技术对多媒体音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声卡技术的发展,声卡的性能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早期的声卡基本都是ISA卡,D/A转换位数基本都是16bit。现阶段很多声卡产品的信噪比不够高,难以满足高保真播放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PCI声卡的出现,上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少数产品的D/A转换位高达20bit,信噪比高达110dB(大部分产品在90dB以上),具备了高保真播放的基本条件。
2.随着USB接口的出现和应用,给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众所周知,电脑中的电磁污染非常严重,所以机箱中的声卡处理的音频信号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声音信号通过USB口在机箱外处理,电磁污染会少很多,声音也会“干净”。当然,没有USB接口也有办法控制电磁污染,但相对成本会增加。
3.数字声音问题。我们知道大部分电脑的音频D/A解码都是16bit,和现在的家用音频差别很大。目前高端家用音响的D/A部分基本都是18或者20bit。低位D/A解码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数字声”。数字声音给人的听觉感觉是声音粗糙、不好听、不耐听,缺乏流畅细腻的感觉。位数越多,声音越细。
4.从声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音箱的声场模式应该是“近声场”模式,区别于一般影院和家庭影院中声音再现的声学特性,更接近音乐录音棚中的监听环境。所以对多媒体高保真声音播放的要求应该不同于一般的家庭高保真系统。
5.对声音再现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扬声器的稳定性和位置对声音再现的质量影响很大。除了少数专业玩家对电脑多媒体音箱的摆放有特殊要求外,大部分人都不会为音箱做一副专门的三脚架,人们基本都是把多媒体音箱放在电脑桌上。如果这些位置的扬声器再现声音的下限频率低于150Hz,扬声器的振动必然会引起工作台的振动,影响声音再现的质量,同时显示屏上的画面也会抖动,影响电脑的正常工作。这也是目前很多稍微高级的产品都要采用两点或者四点环绕结构的原因之一。这样,超低扬声器单元就不放在桌子上了,避免了* * *震动带来的音质恶化和对显示器的不良影响。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扬声器大多放置在显示器的两侧,因此也要求多媒体扬声器必须是防磁结构。
6.相对于家庭音响系统,电脑多媒体音箱的最大电、声功率要求不是很大。考虑到“功率余量”的问题,一般家用音响的不失真功率(RMS)约为2×100W,而一般多媒体音箱的不失真功率约为2×20W(不含低音炮),普通多媒体音箱约为2×。然而,如果用户想要将多媒体立体声系统用作整个家庭的家庭立体声系统,则另当别论。这个时候所需的电和音源功率和家用音响相差不大,但应该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2/34_1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