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库?
过去称之为门客、军师、谋士、参谋、顾问等等。
到了现代,智库开始发展。虽然智库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增长速度惊人。
同样,智库也是知识生产和应用的机构之一,它类似于大学和研究所。当然有重要的区别。
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国家落后,智库也发展晚,发展慢。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西方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所以下面的介绍参考的是西方国家的情况。
西方国家的官方智库有两种:官方和半官方。也可以叫官私。
官方智库通常是依法成立的政府组织,其领导人和成员由政府任命。这种组织吃的是国家的饭,隶属于国家和政府部门,员工都是国家官员。
比如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法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咨询委员会等。
政府经营的智库在西方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与政府密切相关,并通过向各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对立法和行政产生影响。
半官方智库是指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但通过各种渠道密切联系并服务于政府,以获得西方政府更多智力支持的政策研究机构。
一般来说,智库有几个功能: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因循守旧。
当面临问题时,智库可以提供新的信息、新思路和新的政策模式。
当然,这个角色得益于长期的学术积累和对诸多问题的专业解决,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框架。
学术积累和专业解决方案来自于各类人才。
西方国家的官办智库通常会从著名大学招聘刚毕业的博士、前政府官员和各领域的专家来充实自己的研究团队。招聘职位的工作要求会被非常详细地标注出来,研究机构会据此选择最合适的人才。
智库通过调查和论证,制定相关政策,以决策权游说领导层,让领导层采纳智库提供的解决方案。
前政府高官经常出现在西方国家官办智库的人员配置中。
这些前高官人脉资源丰富,政策向上沟通传播更快,多年的为官经历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能力。
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宣传。政府的每一项决策是否成功,都需要借助政策研究机构,即智库,进行舆论宣传,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另一方面,智库会间接把公众的利益诉求放到政府决策的具体制定中。
当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智库会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
评估什么?
(1)政策是否正常执行。
(2)实施的结果是否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一致。
(3)社会上是否存在相互冲突的情绪和思想。
官办智库从这些问题中找到根本症结,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使政府修改完善,从而间接影响政策进程。
既然智库做决策,必然有对有错,这是必然的。同样,当一些人利用智库进行深思熟虑的决策时,也必然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