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
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在全党全社会强调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现在可以说,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生态是基础,是品牌,是发展,是后劲,而这些在农业上更加突出和直接。下面,主要结合兴化的实际,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1.发展生态农业是兴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实现多大程度的现代化,都不能丢掉这个基础。兴化位于江苏省何丽霞地区腹部,面积2393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大市,优势和特色一直很明显。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努力加快农业发展、壮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2002年,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弘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现有的实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充分表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兴化不断突破的必然选择。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发挥兴化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环境良好,农业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交错,雨量充沛,654.38+0.95万亩耕地基本是“吨粮田”,可以说是天然的稻谷粮仓。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们世代生存的基础。利用好资源优势,必须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的关系。现实生活中,过度开发农业资源造成环境破坏的例子很多。现在提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最佳载体,应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从兴化的实践来看也是如此。就兴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第一位的。水是兴化的灵魂和基础。兴化的水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营造“蓝天、碧水、绿色、宁静”的生态环境,把节水、治水、保水放在突出位置,夯实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从这一理念出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理念的转变和途径的探索。比如在处理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把尊重市场农业、效益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但没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可能的。围绕市场需求,种什么,赚什么,种什么,一定要加一条,生态保护是前提。只有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效益,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农业。所以这几年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绝不允许任何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事情,哪怕能取得一时的利益。比如水产养殖,严格控制蓄涝区和泄洪区,保证泄洪蓄涝和水质净化的需要;对于那些适宜成林的湿地,要积极发展人工湿地林,防止一时的利益和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现在兴化整个生态环境是好的,水环境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经省市部门检测,兴化农田灌溉水质和土壤质量达到AA级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兴化农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优势,得到了繁荣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年产量分别为165438+万吨、1.5万吨、3.5万吨,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总量一直以13居江苏淡水养殖之首。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提高兴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绿色食品备受青睐。受其影响,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绿色安全成为筹码,“绿色壁垒”日益严格。从兴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来看,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有生态品牌的农产品。兴化蟹田大米、红膏牌大闸蟹、兴化大虾的旺盛需求,充分展示了生态农产品的强大竞争优势。兴化蟹场水稻生产采用稻钓种植模式,无污染,口感好。全市种植面积654.38+0.2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市场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20%以上。现在农民自己吃螃蟹饭,客人来兴化带走。蟹米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市场日益暴露。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发展的新一轮竞争,其特征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面对新的竞争,我们必须克服挑战,抓住机遇,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这必将加快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近年来,我市根据资源特点,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初步形成了“东部特色养殖、南部生态产业、中西部蔬菜、北部水产”四大生态经济区,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蔬菜、特种水鸟等主导产业也初具规模。躺着?把蛋糕放在蛋糕上?幸运的是,我很抱歉,嗯?飞行麻痹?“怡和”瓜菜、“楚天”大米等40多个15农产品品牌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新的实践、新的成就、新的挑战,都激励我们坚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兴化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其内涵要求我们注重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些要求,树立了生态农业是大农业、大经济的理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发挥生态优势。在工业发展上,我们多年前就提出了农工结合,近年来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新的成效。我市的粮食、脱水蔬菜、水产品、棉花、木材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现已成为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已占全市工业的30%以上。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全市市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70多个这样的市场。今年,戴窑粮食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兴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李忠人工生态林、多天“春日千岛”、乌金荡生态公园等景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李中镇人工生态林占地约7000亩,是目前何丽霞地区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中有桩,桩上有田,地貌独特,故有“千岛之乡”之称。今年,我们进一步制定了这方面的详细计划。生态农业无疑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不可低估。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中,生态农业的发展都会使人们在社会事业领域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因此,在农业市场上,实践科学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要解决,而且要深化,再创辉煌。第二,兴化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走特色产业之路。从兴化的实际出发,要实现生态农业、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统一,产业联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坚持工业化发展,以特色推进。围绕这一思路,近年来,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1、做强四龙、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粮、棉、菜、渔是兴化农业的主要产品,自然也是兴化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围绕这四条龙形经济的发展,我们把发展生态农业纳入工业化的推进之中。第一,集群发展,强化蔬菜产业龙头。兴化香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2万亩。利用这一资源特点,从基地建设、行业规范、信贷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引导,促进了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韭菜脱水蔬菜加工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色。目前,我市郊区共有脱水蔬菜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蔬菜50多万吨,其脱水蔬菜产品80%出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加工出口基地。二是引导竞争,培育粮食主导产业。近年来,我们引导粮食和饲料加工企业进入市场,加快技术改造,竞相发展。我市戴窑粮食市场50多家碾米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部更新了生产设备。目前,全市共有粮食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大米80万吨,等级面粉65438+万吨,饲料15万吨,麦芽65438+万吨。第三,依托资源培育龙头养殖业。近年来,珠海充分利用70万亩养殖水面的规模效应,扩大特色养殖规模,巧妙打生态牌,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快形成加工、育苗、销售产业集群。水产公司、外贸冷冻厂、燎原公司、九寿堂公司等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现全市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54.38+0.4万吨。四是激发优势,培育纺织主导产业。我市不仅有棉花产区优势,而且有纺织工业基础。近年来,通过调整结构、创办新企业和鼓励技术改造,发展壮大了纺织主导产业。长信公司和通宇公司近两年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去年,两家公司的产值为2.58亿元。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发展到560家,去年新成立6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2.建立生态园区,发挥科技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坚持政府启动引导投资、农民入股、招商开发,在全市建立7个市级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5438+万亩。通过园区示范,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积极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菌肥、有机肥、池塘混养青虾、畜禽投入品管理和防疫除疫“五统一”等一大批农业生态技术。陈堡农业科技示范园做强红福宝番茄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工厂化育苗和商品化供苗,提高品质,形成万亩生产规模,进一步让红福宝品牌享誉省内外。何丽霞现代渔业科技园区规划集工厂化规模养殖、特种水处理、批发市场、渔业观光为一体。去年培育特色苗种6543.8亿余尾,加工水产品500吨,实现产值6543.8亿元,辐射养殖面积5万亩。去年以来,全市18畜禽养殖小区迅速崛起,促进了生猪、家禽、草食畜禽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也有效促进了生物安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海南镇20万只优质草鸡养殖小区,李中和65438+万只水禽养殖小区,陶庄英特福公司1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3.推广生态模式,发挥效益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良好的生态种养模式是追求生态建设与效益增长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以复合生态结构、立体农牧渔业为重点,努力延伸生态链,重点推广四大生态模式。首先是稻渔* *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养螃蟹和虾,还种水稻。平均每亩效益比单纯种粮高400-500元。同时实行无公害生产,避免了剧毒和残留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我市已开发水田立体栽培12万亩,已通过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列入科技部重点项目。二是大水面生态立体发展模式。主要是进行鱼、虾、蟹生态混养,实行“疏放养、低污染”的生产管理,达到“亩产超过1000斤、收入超过1000元”的“双千”池塘标准。大纵湖养殖基地还实行轮歇、轮养,保证每年三分之一的面积种草养护,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我市红高集团养殖面积654.38+万亩,该模式生产的红高牌大闸蟹以个头大、膏红、肉质鲜嫩与名牌蟹一争高下。今年6月65438+10月在浙江举办庆典,一上市就很受欢迎。三是莲藕水生蔬菜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食物链,养殖鱼类(泥鳅、鳗鱼等)。)在莲藕(慈姑、水芹等。)领域,促进降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该地区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6万亩。四是森林经济和林牧复合经营模式。我们坚持在道路、堤坝、湿地等适合森林的地方植树,特别是培育意大利杨树产业。三年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植树1340万株,森林覆盖率比三年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发展林业,推进绿色兴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林下套种旱作物和蔬菜,林下养羊养鸡增加收入。现在通过这种模式,平均每亩能有1500-2000元的收入。4.建立和完善标准质量体系,发挥体系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标准质量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近年来,我们在这一领域加大了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市作为江苏省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25个县之一,经过去年以来的努力,经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已认定基地面积70多万亩,获证品种3个。在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先后制定了青虾池塘混养、水稻、渔业等8项省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建立了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2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二是加强测试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测试要求和相关责任。从去年开始,我市农业局和林业畜牧局对全市所有农贸市场的生猪和蔬菜进行常态化检测。这方面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通过购买先进设施和培训人员,提高了检测水平。三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工商、技术监督、农林牧渔、水产品执法,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渔药、兽药的使用,形成了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新合力。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只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方面的建设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兴化市而言,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由于地方财力低下,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大宗农产品比重高,产业化水平低;作为何丽霞地区三大洼地之一,水面大,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平衡。对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力求突破和进步。1.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首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兴化是水乡,水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始终把保护水资源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首位。“九五”期间,我市21家工业企业完成了污染治理任务。“十五”以来,我们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仅今年6月5438-9月,就否决了104个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今后,要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尊重自然规律,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突出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环保执法,不断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2.进一步树立产业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特色产业的引领作用。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是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举措。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把特色产业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工业;随着生态工业的发展,将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的互动。要推动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升级,拓展生态农业内涵。3.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生态农业工程建设。2002年,该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着力规划生态农业建设。近年来,我们将重点建设九大农业生态工程,包括20万亩水稻和鱼类养殖,20万亩大葱种子销售,1.5万亩大水面特种立体养殖,500万只水禽养殖。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推广高抗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繁殖,组织重大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协同推广,切实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加快转变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形成“法人投资、产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农业科技开发项目新运作模式,促进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引进品种、示范技术、创新机制、招商引资、保护生态、培训农民的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4.进一步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群众参与。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形成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部门服务的作用,加大各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生态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让生态农业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让生态农业的种植养殖模式和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通过优质优价,使发展生态农业和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成为农民的首选。要在全社会形成更浓厚的氛围,让生态农产品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加强相关市场监管,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