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

轶事典故

1.端木画粥

范仲淹年幼丧父。四岁随继父迁居常山,在礼泉寺苦读。因为家里穷,我用两升小米煮粥。粥熬了一夜凝固后,我用刀切成四块,早上两片,晚上两片,再切点咸菜佐餐。成年后,范仲淹到应天书院苦读。冬天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洗脸。当他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喝稀粥来维持生活。

范仲淹从不抱怨普通人受不了的苦。范仲淹经过刻苦学习,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成为一名秀才兼官员。

2.龙图老子

宝元元年至李青三年(1038-1043)期间,范仲淹作为龙图阁学士,执掌西部边防,改革军制,调整战略部署,构建了以大顺城为中心,与堡垒相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罪。西北边塞曰:“军中有校,西贼闻之胆战心惊。”

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叫他“范晓老子”,认为“范晓老子胸前有十万甲兵!”?

慷慨和善良

范仲淹在周知年间,有一次上楼喝酒,还没举杯,就看到几个人在戴孝做明器。范仲淹急忙派人去问,得知有个秀才死在漳州,准备就近安葬,但墓、棺、葬具都还没准备好。范仲淹听后非常难过。他马上撤了酒席,给了他钱,让他有必要举行葬礼。

清朝时,张海(说的是王伦)带兵攻打淮南,过了高邮。高邮名军晁中岳以为抵挡不住,便向当地富户示好,捐钱献酒慰劳。“小偷”很高兴,没有施暴就离开了高邮。消息传开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中岳。

范仲淹说:“若郡强而战或守,贼兵不抗而贿,则法律上可知,军中必有死士;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没有办法抵抗或防守;在这种情况下,杀志君不是立法的初衷。”仁宗听后,接受了范仲淹的意见,赦免了晁仲岳。

范仲淹在治国上主张忠君、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在保卫西北的时候,益州、庆州一带的百姓和很多羌族部落,在他死前都挂着他的遗像来祭拜。范仲淹死后,所有听到消息的人都哀叹。羌族部落的数百名首领像孝子一样痛哭流涕,斋戒三天才离开。

4.严谨的学术

范仲淹为别人写了墓志铭。当他写完并准备发送时,他突然想到:“这个铭文不能被朱茵阅读。”第二天,范仲淹把碑文送给了朱茵。朱茵看完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有名了,后人会以你的文章为榜样。不能不谨慎。

现在如果把“转运”和“周智”写成“太守”,那是雅古,但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官衔了,后人必然不解,这就是庸俗学者争论的原因。范仲淹听了这话,叹了口气说:“谢谢你看了,要不然,我差点弄错了。”

5.只玩奶油

范仲淹喜欢弹钢琴。他曾在琴声中思索往事,问有意弹琴的崔尊度:“琴是什么?”问谁和他有相同的兴趣。崔公说是唐,于是范仲淹“跪拜,唱得好听:有人,有人,他就学他们。”

他像一个男孩一样,很高兴找到一个既能学琴又能弹琴的老师。据陆游《旧学寺笔记》记载:“喜弹琴,平日只弹《陆双》,人谓之爽。”

教孩子帮助穷人

范仲淹治家非常严格,教导子女正直修身,积德行善。范的家风是清廉、节俭、慈善。有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把小麦从苏州运到四川。范纯仁回来时,遇到熟人石,得知他没钱运家眷回家,便给了他一船麦子,帮他回国。范纯仁回到家里,也没敢提。

范仲淹问他在苏州有没有遇到什么朋友。范纯仁答道:“路过丹阳时,遇见了石。他被困在那里是因为亲戚的葬礼,没钱把他运回老家。”

范仲淹马上说:“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都给他?”范纯仁回答:“我已经给他了。”范仲淹听了这话,对儿子的做法非常满意,称赞他做得对。

7.推荐人才,任用人才。

范仲淹特别会识人。狄青还是个小官的时候,范仲淹很看重他,就颁给他《左氏春秋》,说:“不知古今,但我勇。”从此,狄青读书删节,精通兵法。后来,他通过担任武官成为一名伟大的士兵。

张载少年时喜谈兵,欲广交朋友,取桃溪之地。二十一岁时,与范仲淹相识。范仲淹见他勇猛,真是枉为将军,对他说:“儒者自有其名教可乐,何苦兵?”劝他读《中庸》。后来张载遍天下解旧,反而求六经。后来成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创始人,大学者。?

富弼十几岁时,勤奋好学,慷慨大方。范仲淹惊讶地说,“王佐也有才华”,并把他的文章拿给王增和晏殊看。晏殊把女儿嫁给了富弼。宋仁宗恢复文官制度后,范仲淹告诉富弼,“你应该从文官步入仕途”,并推荐他为秀才。从此,富弼进入了官场,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

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杭州城内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是他推荐的,唯独苏林因为出远门,在另一个县当巡察,没有被提拔。于是,苏林赠范仲淹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阳光下花木易作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后来,苏林被提升了。

8.有气质的人

历史上,人们给范仲淹的评价特别高,“只为衡量他的忠心,不为一代大臣。”事实上,范仲淹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喜欢显露自己的真性情。他还抱怨说:“世界没有一百岁。不那么傻也不那么老。只是中间,一些少年,忍着浮名。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避免?”

宋人吴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范仲淹任饶州知府时,官妓中有一个小艺妓(“小欢”),范仲淹看中了她。后来,范仲淹被调回京城。因为小欢年纪太小,不会旅行,所以送了一首诗给他的朋友韦杰(“怀庆唐硕”),诗中说:“清朔堂前的花是他自己种的,所以他搬到了官署,没有开。

老了有离别恨,已经让东风做了。韦杰心领神会,买了小馕送给范仲淹。南宋姚宽也记载,范仲淹曾送胭脂小杯,并写诗“江南有美人,故后世常记。“如何安慰相思,给你好气色。”阿明朝人朱由敦据此将其改编成杂剧,甄月娥的《春风庆新月堂》,剧前介绍也对此事作了详细介绍。

9.三光风格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求个人荣华富贵。从27岁到55岁,他主持新政。在漫长的仕途中,范仲淹关心政治,遇到国家大事总是直言不讳。因为说话坦白,1989年被贬三次:1029,范仲淹因劝太后重返政坛被贬。

后来他第二次被贬为废郭皇后;1035年,范仲淹在官图上第三次被贬。

在这些事件中,范仲淹是重要的策动者,尤其是后两个事件,成为影响李青学风建设、赢得北宋士人人格认同的两个重要事件。据丁传经《宋人列传》记载,范仲淹三次被贬,每次被贬都叫“瑶光”,第一次叫“极光”,第二次叫“岳光”,第三次叫“幽光”。

扩展数据: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希腊裔,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年轻时丧父,母亲改嫁常山朱,于是改名为朱曰。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刻苦读书,授广德军经理参军,迎其母回养,并改名。后来,他先后担任过兴化县令、秘亭学校经理、周琛总判官、苏州周知等职。,并因出言不逊而屡遭批评。

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 * *,共同担任陕西副使,安抚招兵,采取“长期屯田”政策,巩固西北边防。李青三年(1043),参政议政,推出“庆历新政”。不久,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北京,了解到了漳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

祐四年(1052),改知应州,范仲淹养病上任,死于途中,享年64岁。楚王追授兵部尚书,谥号“郑文”,称为范文正公爵。

范仲淹政治成就突出,文学成就突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气节,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一批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范文正官方文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