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智提山华严寺怎么走比较方便?
宁德霍通智提山位于宁德市西北40多公里处。据佛教《华严经菩萨居所》记载:“有一说,东南有一山,名曰智提,有一佛冠天,皆与家人同住。”“智体”是佛教术语。“谓一切功过皆聚于其中,故世人谋福,皆知其敬”(《大孙经》)。因此,智提山被佛教徒视为佛陀讲经的道场,有“不达智提,则为僧”之说。智提山海拔700多米。方圆绵延一百英里,有无数的山峰和山脉,还有垂直流淌的溪流。华严寺所在的地方,周围的山峰如千叶莲花般拱起,寺庙正好在花心,一派壮丽景象。许多山林洞穴都是用佛教术语来称呼的,如普贤峰、维摩峰、菩萨峰、天官林、地石峰、钵钵峰、贤岩、香炉峰、舍利洞、甘露泉等。山上有许多寺庙,包括小智提寺、咸丰寺、仙岩寺、堪罗寺和那罗延石窟寺。
华藏寺作为智提山的佛教中心,已经在里面一千多年了。华严寺,又名华藏寺,是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因唐代朝鲜高僧石在此朝贡华严经。到了宋代,朝廷先后册封“华严寺”、“雍熙寺”等名称;到了明代,还被赋予了“华藏寺”和“万寿寺”的名称。华严寺历经沧桑,历代高僧无不为古寺的辉煌而献身。据寺志记载,多达二三十人,如唐代的袁标、本经,宋代的白元、吴立、龙变,元代的平楚、程健,明代的吴彤、大千、天恩、乔云,清代的远门、永信、无所得。
寺东仍有宝塔碑,上书“明赐紫迁佛塔”。大迁徙法师,本姓杨,生于燕都(今北京)。他是明左侍卫杨邦庆的儿子,65,438+09岁出家。万历元年,召入深山复兴佛,历时9年。之后,他死了,每个人都建了一座塔来纪念他。智体寺的大门建于明代,“天下第一山”的称号是明朝永乐皇帝赐的。目前,寺前的“华藏寺”牌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佛像颇具特色,其中释迦牟尼佛,金身六尺,是一尊庄严的佛像。右边是普贤菩萨抱紫骑六齿白象像;左边是一尊手执如意宝,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寺庙的中心供奉着毗卢真纳的佛像。这尊佛像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的宫廷之宝。重约一千公斤,为双层中空圆形体。佛陀坐在莲花座上,头戴金冠,手形印,面容安详,光芒四射。
寺内有一尊明代铁铸天官菩萨像(俗称千圣天官菩萨),是明朝永乐年间开国皇帝仁孝皇后所赠。原来总数是1000,现在有947尊。每方面20 kg,身高约33 cm。它们的造型,如双手交叉、盘腿而坐,或三昧印,听、说相似,表情各异,造型生动,都栩栩如生,是寺内珍贵的文物。至今有一部保存完好的明代佛经《永乐北藏》,678封,6780卷,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神宗赏赐的,成为镇馆之宝。这部佛教经典现在在中国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了。同时,寺内还收藏有一件明代万历年间皇帝赐与北京缎的金绣五爪蟠龙紫礼服。原来的金钩玉环已经失传很久了。
紫衣流传至今,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严寺成为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9月,叶飞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智提寺宣告成立,开始了艰难的革命历程。智提山平台下的天风阁是当时工农红军的后方医院,碧芝崖旁的岩石是红军18勇士的殉难处。7月1984,1,宁德地委在华藏寺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碑,以示纪念。如今,以闽东千年古刹为依托的华藏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明媚阳光。
僧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宗教信仰政策,发扬佛教“农禅并重,苦练内功”的优良传统,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缮。寺门、大雄宝殿、加拉帕戈斯殿、祖殿、藏经楼等都进行了修缮,还新建了一座念佛殿和放生池,使这座深山古寺“云满山美,日照林宫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