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中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

社会调查报告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如实表述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情况,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为人们提供教训和改进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研、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医疗保险是民生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调查组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相关调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份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的模型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新农合的信息。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农民保障制度取得的一些成绩,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查阅了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一般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资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和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的欢迎,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 * * * *、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农民大病统筹更名为新农合,新农合实行个人缴费、集体供养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综上,筹资完善,政府补贴多,农民受益大,为患重疾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赔付达到了XX元。

二,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并没有在看病问题上给农民带来太多好处。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只占世界的2%。仅有的2%医疗资源中,80%集中在城市。从1998到XX,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是前者的近5倍。据相关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为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有40.08%的人生病了没有看病,有23.35%的人应该住院而不是住院。此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悬在农民兄弟头上的利剑,“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将进一步深化。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整个社会需要建立一个严密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这不仅是尊重农民最低生存权利的问题,也是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解决过这个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例外...到20世纪70年代末,医疗保险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对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无与伦比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68岁。专家坦言,这种健康的表现是以“医疗卫生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的资源配置格局为基础,辅以县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每一个农村社区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

第三,历史弊端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普遍存在“小病、大病、大病才去医院”。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要住院治疗的人数达到41%;西部有300-500万因病致贫人口。农村70%的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1985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价格因素,农村居民收入从1985到1993,每年实际增长3.1%,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988之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停滞,从1989到1993,农村居民年均实际收入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用大幅上涨。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度,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其中,人均医疗卫生支出19元,接近去年人均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压力疗法年支出14.41元,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增加了10年。而在国家保障体系中,农民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承受能力弱。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的进展相比,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的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险改革与发达国家不同。最大的原因是不是全民医保,只是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的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农村广泛实行,但却几经波折,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和收益的均等,而是保险收益的社会满意度[7]。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和接受政府补贴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部分农民不参加新农合主要是因为新农合保障水平低,农民不了解,害怕政策变化,认为是拿自己的保险金去补偿别人。然而,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合和理赔程序复杂。此外,不公平的政策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低屏障水平

新农合是农民互助医疗制度,重在大病统筹,小病理赔。这个定义说明,新农合是帮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但是门诊、跌倒、伤害不在这个保险范围内。这一规定使得农民的实际收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以介绍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为主,没有树立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展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与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只考虑自己的短期得失。因为他们身体好,住院概率低,没必要花那个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和之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了,以为自己的保险金用来补偿别人了。宣传没有给农民发具体的补偿标准,让他们看到那么多药都付不出,感觉被骗了。

4.农村合作医疗的登记和理赔程序过于复杂。

首先,参加新农合登记手续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复杂。城镇居民医保可以抵押一部分医疗费用,直接卡上支付,事后结算。国外的医保是让医院、医生、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求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有的农民还贷不起款,就去合作医疗报销中心申报,最后去信用社取钱。有些村离报账中心和信用社比较远,来回车费比较贵。繁琐的注册和理赔程序,给没有毕业的农民增加了很多麻烦,降低了他们的满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后,在工作和调查中了解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几点看法?在今年暑期实习期间,我被中国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深深打动了。近年来,国家逐步免除农业税、学费,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诊所的护士说现在很多种类的疫苗也免费给孩子打。顺便说一句,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缺点:医生带我输入电脑的纸张都很复杂。我觉得既然已经输入电脑保存了,开一式四份的账单就没必要浪费很多纸了。存款单就可以了。医生对此也很烦恼。毕竟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