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杰张之洞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地位?
清朝最后一任宰相张之洞,一生功勋卓著。他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大学等很多大学都是张之洞创办学校的前身。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其中一些后来结婚生子,延续了张家的香火。张之洞是清代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晚清著名的大臣,对教育和重工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张之洞死于1909年,那么他死后的后代怎么样了?
张之洞的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张厚粲被聘为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所学术顾问。
5岁上小学,21岁大学毕业。我虽然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但还是深受影响。张厚粲说他1948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负责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曾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她因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一直是资产阶级,被作为头号批判对象批判了20年。
从65438年到0980年,张之洞孙女的身份不再困扰张厚粲,于是他开始去贵州寻找祖先留下的足迹。那时候贵州的路不怎么样,总是坑坑洼洼的。老人用洪亮的声音表达了他对贵州变化的惊讶。
儿子:张权,后来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叫张尊炎和张尊龄(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第十三子),有一女,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儿子:张,张,现任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工程师。
儿子:张厚梅,计算机工程师,在美国发展多年。
曾孙:他叫张发合,一直在台湾省发展。
张之洞的后人活跃在各行各业,致力于中国的发展。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新政,发展工业,兴办学校搞教育,实行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建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业。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但他不仅推动了武汉的建设,也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在纪念张之洞120周年座谈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张之洞的第一个孙女、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第一任负责人许的后代。
第一个孙女张厚说,她从未见过她的祖父。是张(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还是一个9岁的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们都是82岁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很多职务,比如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学院副院长。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府(其父为知府)官居第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做过地方官。张之洞从小就聪慧过人,天赋异禀。他5岁时在一所私立学校受教育。13岁之前学完了儒家经典,包括四书五经。不仅如此,他还学习了历史、经济等其他学科,甚至自学了很多军事经典,包括《孙子兵法》。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乡参加郡考,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取得秀才资格。27岁,第三进士,顺利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起用退役老兵打败法军。同年建立学校和书院,武装教育和文化教育一起进行。
1889年至190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洋务派领袖。在此期间,他大力扶持民族工业。在此期间,他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布局等工业企业,修建了鲁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从65438年到0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扶持教育事业,拟定学校章程,创办师范学校。
1907,授予大学生职务。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务大臣的职位。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因病去世。他于1909年去世,享年72岁。张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别重视教育和治安。张之洞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不仅如此,他还修建了铁路、钢厂、棉纺厂、煤矿等许多工业机构。张之洞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朝野评价张之洞的政绩时,有人用了“乏善可陈”这个词。近年来,一些研究清末民国史的学者把张之洞称为清朝的“头号掘墓人”,超过了孙中山和袁世凯。而张之洞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摘自王·《同舟共济》(20113)。原题为《张之洞:清朝头号掘墓人》?》
1949之后的一段时间,随着晚清洋务派整体评价的下降,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期跌不起。这位晚清儒生、洋务巨子,被痛斥为“洋奴”、“汉奸”、“民族投降派”。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清末民国史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张之洞的另一个角色——他超越了孙中山和袁世凯,被誉为清朝的“头号掘墓人”。张之洞在湖北跑了十几年,想延长帝国的运气,结果事与愿违。一把刷子火烧断了王朝的肋骨。历史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实在令人费解。
事实上,历史的真相是一个若隐若现的拼图。瞎子摸大象没好处,瞎子摸蜡烛也没用。如果你保持一点耐心和好奇心,你会收获更多。我们通过史料来看“难以捉摸”的张之洞,面目可能并不清晰,但试图找到一些原始的细节,加以比较和鉴别,比妄下结论更有意义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