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简介

鼓浪屿(英文:Kulangsu)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命名为“乌龙岛”,明代改称“鼓浪屿”。因为岛西南的沙滩上有一块两米高的岩石,中间有一个洞穴,每当涨潮的时候,海浪打在岩石上,听起来就像打鼓一样。人们称之为“鼓浪屿石”,故名鼓浪屿。鼓浪屿街道很短,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岛屿。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鼓浪屿

鼓浪屿绿化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有90多个科和65,438+0,000种树木、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代表性景点有:日光岩、芦庄园、郝跃园、豫园、鼓浪屿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水浴场、海上天堂结构等。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鼓浪屿

鼓浪屿景区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性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个世界遗产项目。

植物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鼓浪屿

全岛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植物种群丰富,有90多个科,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1000种。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广玉兰、香樟、南洋杉、梧桐、桃树、小叶榕、桉树、棕榈、椰林、竹林等,种植在房前屋后,或坡前路边,或庭院绿地中。

地理环境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鼓浪屿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周长2.85英里,长1.1英里,宽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散布着大量的花岗岩石,其中岛中部以南的岩石最高,海拔302英尺。【16】以丰富的海岸线和水体为边界,以笋光岩、笔架山、旗山等丘陵山地景观为主体,以不同类型的建筑、园林等人工形态为主体的景观综合体。建筑或立于平台之上,或依山或依水而建。

建筑史

鸦片战争前,鼓浪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岛。直到宋元时期才出现“圆沙洲”的名称,到了明代才开始使用“鼓浪屿”的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原有房屋多为非常简陋的房屋。闽南三角的原始民居自然影响到鼓浪屿的民居。所以在外地人进入鼓浪屿之前,岛上的房子和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子没有区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存完好的村落中仍然可以看到。即使在现代的鼓浪屿上,也有两进四出的古代民居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鼓浪屿

1843到1902西方建筑的出现。从明末清初一直到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国殖民者纷纷来到鼓浪屿定居或暂住。鼓浪屿成为他们土地开发的首选。鼓浪屿地理、气候、风景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居住。到目前为止,鼓浪屿90%的建筑都是居民楼。外地人染指鼓浪屿,首先出租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的权力。在他们的实力发展起来,能够站稳脚跟之后,他们逐渐建立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局和领事馆。当然,豪宅、别墅等住宅建筑的建造数量最多。大批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也在事业有成后回到祖籍闽南,选择鼓浪屿作为最佳落脚地,纷纷在鼓浪屿投资,修建了许多独立式住宅。很多建筑的规模非常巨大,超过了外国人,造价也非常昂贵。他们经常选择最好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在鼓浪屿上,许多这样的大型独立式宫殿都被政府改造成了公共建筑。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