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乱”这个词来源于历史上的这两次大动乱。
“乱七八糟”是一个熟悉而常用的词,常用来形容无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乱”和“乱”的背后其实是一部战争和混乱的历史。
混沌七号的故事
“七乱”源于西汉的“七乱”。
汉高祖刘邦想当然地认为稳定政权的唯一办法就是任命同姓子弟为王,于是任命刘王室的九个子弟为异姓王旧地诸侯,史称“九王同姓”,为西汉政权埋下巨大隐患。
在文帝时期,同样的人不再像汉高祖时期那样忠于中央政府。随着他们权力的扩大,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反叛,成为对朝廷的威胁。刘启登基后,汉武帝在晁错的建议下,开始“削诸侯国”,将诸侯国的部分领土置于中央管理之下。
“伐诸侯”引起了众多诸侯的不满,于是在公元前154年,刘英、与、王昭、胶东、胶西、姬、淄川等六个诸侯勾结,以“杀晁错、杀你方”为名,调动军队造反,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持续了三个多月,最终被邱周亚夫平定。
“八恶”的故事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燕去世,太子司马忠继位,即晋惠帝。
惠帝皇后贾南风是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为了争夺政权,她与楚王司马懿合谋,杀死了侍郎杨军。但政权落入司马亮,汝南王,关手中。
于是家里继续给他发力。同年六月,司马亮被楚王司马懿所杀。后来又污蔑司马懿杀臣,处死司马懿,控制了政权。
康九年,贾府太子司马懿被杀,才被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王间争权夺利的内乱。
西晋夺权引发的内乱持续了近16年。因其核心人物为司马亮、楚司马威、赵司马伦、齐司马姬、成都司马颖、河间司马瑜、东海司马岳,故史称“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民深受其害,尤其是“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亡国和随后近三百年的动乱。后人把“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结合起来,用“乱”字来形容混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