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的历史传说
游览鼎湖山,过了荣和碑亭,走过九转十八弯的曲径,就到了步山亭,都说这里无尘,更有千寻的对联。在步山亭的东南角,有两棵大树。粗略地说,是一棵树,但仔细看,是两棵树。离地一米以下看起来像树头,一米以上分成两个枝干。靠近北面的是木棉,靠近南面的是龙眼。长到三米高左右的时候,另一个树瘤把两棵树连在一起,然后两棵树的枝干都起来了。就像两棵树长在一棵树头上,又像一对恋人手牵手呢喃。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婚姻树,也有人叫它鸳鸯树。许多青年男女都来这里表达他们的感情,一些善良的男女也来这里烧香跪拜。
传说很久以前,鼎湖山有很多寺庙和庙宇,香火鼎盛,每天信众络绎不绝。一天,一个年轻的尼姑去鼎湖山受戒,在布山亭上休息。《鲁豫有约》里一个经验丰富的本山和尚,问路,相恋。两个年轻人因为不幸被迫追随空门。当他们再次遇到朋友时,他们有了世俗化的想法。他们约定回去向老师汇报,一起回老家成家。但在当时的佛教规矩中,尼姑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东西,所以她们的要求是不被允许的,而是被批判的。没过多久,两个年轻人又在步山亭不期而遇。他们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后,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不会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死在同一个山洞里,于是他们都在东南枝上自缢了。后来好心人按照他们的遗愿,把他们一起葬在了步山亭的东南面。几年后,这两棵树长在了他们的坟上。现在微风吹过,树叶摇曳,似乎还能听到这两个年轻人的低语。
鼎湖山白云寺的历史
唐高宗宜丰三年(678年),禅宗六祖慧能高徒智昌禅师建立白云寺后,佛教在鼎湖山兴起,周围建有三十六招,至今仍有涅槃台、撒麦滩、圣僧桥、罗汉城等遗迹,可见当日佛教的兴盛。
明代,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中兴禅三长老之一的寒山和尚(1545 ~ 1823)来到肇庆,促进了肇庆佛教救世的复兴。
寒山,俗名殷诚,12岁入金陵弘治出家。21岁时,弘治被火烧灭,游历河南各地,在全国影响很大。与莲池、白子两位高僧一起,被称为古佛三长老。万历十年,因祈皇嗣应验,李太后结识;万历二十三年,皇帝欲立斧王为太子,与李太后欲立太常发生冲突。皇帝对和尚很生气,并要求李太后减少膳食,以帮助建立Hoonji和其他礼物。寒山被发配雷州;万历二十八年,他路过肇庆鼎湖山白云寺(当时他正在流亡),捐了25两白金,请当时的方丈金山宝僧修建白云寺。万历三十四年,寒山被赦。三十九年春末,我在回北方的路上病倒了。金山和尚邀请他到白云寺疗养,在锡住一年。在此期间,他欣赏了定香山的景色,尤其是青云寺(俗称虎窝),并为此写了一首诗,说苍梧西望鼎湖东,黄帝飞升湖空。裴欢回到金雀后,仙女们经常出现在白云中。青山有莲花床,殿中放梵宫。倚着杖,独自站在空中,侧着身子抵挡寒风。一个出现在明初的民间传说得到了推广。传说烂布为了让七圣羊把七星岩放在西江北岸,为了稳住被大风袭击的鸡舍,还特意安排公鸡提前报晓,把黄帝在景山铸造的大锅转移到这里来。此后,鼎湖山改名为鼎湖山,主峰为鸡笼山。
寒山也深入虎窝一带,以为群山峰峦环抱,宛若一朵莲花,留下了莲瓣沧绿的诗句,改名莲花峰。这里谈一谈宜兴佛教:白日无犬吠云封,夜有龙听。
寒山著有《冷易》、《冷稼集》、《华南笔记》等。后来明浮山等人把寒山法师全集录了40卷。
明朝崇祯六年(1633),高要县上地村人梁少川信佛,从阳江远道而来的新人朱子仁等10余人在莲花峰虎穴扎根,希望能侍奉痛恨净土宗的东晋开国元勋慧远(364 ~ 416)和65433。
拜帧第七年(1634),朱子仁对栖息地(15861858)高度厌恶。他在广州白云山普济寺剃度染被,法名弘赞。后来他改名叫人参,然后就轻松成了牛人参。他按照栖息地返回了半年。
次年(1635)秋,适栖谷从广州到新兴郭汜寺(六祖慧能在家乡出生),出端州、广利。牛神等人加入人群欢迎他进入鼎湖,并力劝他做青云寺住持。因为广州局势紧张,清军逼近,他想躲远点害,答应第二年再来。
崇祯九年(1636),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齐河在鼎湖山正式开山,将莲花寺改为青云寺。据说他第一次进入这座山的祭坛时,看见五色云朵出现在峰顶。齐河认为拥有青云二府是个吉兆,于是给自己取名云顶老人。齐河还认为,青云二字的意思是此寺也是云山居之道,不忘其根。
据青云寺记载,此山为博山钟鼓,有云起之规,禅、净、法皆善。
从法定继承人的世系来看,历代鼎湖山的住持都是禅宗六祖高清源手下的石僧(770~790)和曹洞宗创始人博山派的后裔,在洞中正宗,以博山缘来为始祖。和尚齐河是石和尚要迁三十五孙,博山与和尚法(博山二)无异,故称博山钟鼓。而齐河本人也曾经同时学习过净土宗和法宗。先拜比亚,后拜寒山,传承之法无异。曾参加法门派尼姑庵和尚到广州霍卓基,被脚警,杭州云起寺莲池和尚赐披风。莲池和尚是莲宗(东晋时净土宗由慧远和尚而来,又称莲宗)九祖之一。在佛教史上,它联合了两个禅宗派别,制定了十条圣约,僧侣们视之为戒律法。至今庆云寺的和尚们还遵循着,所以过这样的日子是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