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雷达被用于军事目的。当时,云、雨等气象目标的回波被视为干扰。1941年,雷达在英国首次用于探测风暴。从1942到1943,麻省理工学院专门为气象目的设计的雷达。气象雷达发展初期,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回波数据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60年代采用多普勒技术,气象多普勒雷达具有定量探测大气流场结构的能力。常规雷达的数字显示和彩色显示也相继出现。
70年代,除了多部多普勒雷达联合使用外,还相继研制出大功率、高灵敏度的VHF、UHF多普勒雷达和具有多普勒性能的高分辨率FM连续波雷达。在雷达结构上,广泛采用集成电路,配备小型或微型计算机,使气象雷达能够对探测数据进行实时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远距离传输;有些天气雷达可以由电子计算机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操作和观测,并逐渐发展成自动观测网。
80年代以后,在多普勒雷达的基础上,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提出了极化天气雷达的设想,为大气雷达探测和气象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先进的平台。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参数为分析雨滴等降水信息的分布和降雨形状的分布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CSU-CHILL雷达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气象雷达。CSU-CHILL是美国的国家天气雷达设备,由NSF资助,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