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以后的教学工作又要安排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案了。为了免去你写不出教案的苦恼,下面是一份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计划(5篇选文)。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历史教研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继续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为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是对教材状况的了解和课时的安排。

本教材继承了第一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中国从隋唐到明清的历史,共22个课时,8个活动课。

第二,教材知识体系和关键部分的分析。

(1)繁荣开放的社会(隋唐)。

(1)隋唐科举制度。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③《开元史圣》与唐太宗和武则天。

(4)唐与吐蕃及其他民族关系的发展。

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2)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

(1)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3)辽、宋、西夏、金并存。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明清)。

(1)明问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

(3)戚继光抗日。

(4)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5.闭门造车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第三,认知能力、情感和教学目标的培养。

(1)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发展的基本线索。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通俗史书,解读历史图表,认识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份,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教学对策和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历史无用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学习的“慢性效应”。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词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惰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和提问的力度,加强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情况,组织一次3分钟的题为“谈历史人物”的课堂讲座。

5.热爱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及时招入“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以后历史人才的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教研工作计划2一、个人基本信息:

作为一个刚开始工作的新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让自己在教育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我来说尤为重要。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的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作为鞭策。

三、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升学科基础。

新课程理念、新教材、新课程评价理念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和深造,尽快提高专业水平。我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大师的姿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教学和讲座课件。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要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45分钟有质量。所以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分散教材的难点,突出重点,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打算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努力熟练制作教学和讲座的课件。

3、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提高教学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我想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会积极尝试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历史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和历史阅读材料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历史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交流;同时要广泛学习其他学科,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既能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能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超的教育技能。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中:

(1)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主动向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听取同行的教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每节课都要预习,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③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和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多方向互动,通过师生、个人、小组的学习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动词 (verb的缩写)具体措施:

1,通过自学、教研活动、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2.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活动,在教学中多进行自我反思。

3.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撰写教育论文。

4.探索教学中的问题,坚持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提高。

5.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六、实现目标的标志:

1.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明显提高。

2.努力成为历史学科的带头人。

3 .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高级教师。

4.成为一名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

5.能够独立设计科研,立项并实施研究,有项目,并将项目研究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落实到课堂上。

历史教研工作方案三根据湖北省20xx高考方向和新课改省份(特别是宁夏、海南)历史试题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课程标准,求真务实,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贯彻新课程理念,突破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核心目标,力争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审查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教学应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湖北卷)》和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所依赖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材料;考试大纲是备考的重要依据。三个基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就是要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体现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20xx年是新课改后湖北省高考第一年,所以要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尤其是宁夏、海南等地)的高考题。通过“新材料、新场景”的创设和运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从历史中来,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历史原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暑假-20xx二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巩固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重点,复习单元小题目,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好单元及格,精心选择习题,及时讲课和点评,争取每节课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从而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单元进行小课题。一个单元结束后,应进行单元总结和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应进行模块通过测试。

采用四个环节:读、说(听)、练、评:

第一个环节——阅读:利用常规的上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根据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理清单元之间、班级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网络化。

第二个环节——讲课(分析):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逐步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扩大考点的知识面,老师最好集中精力多讲多练,突出重点,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个环节——训练:课下复习结束后,要选择典型试题进行及时测试和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课内训练)的形式,及时巩固落实。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检查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个环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每次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结束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习题和试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评解题方法,以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重在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的历史事实,也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类。掌握基础知识要贯彻“全、准、新、精”的原则。“全”是指复习要全面,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不能遗漏。在此基础上,重点可以加强;“准确”是指准确地记忆、理解和解释知识;“深”是指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深刻理解;“新”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理解和巩固历史知识;“精”就是注重细节。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考题启发我们要特别注意细节。很多问题不难,但是调查的很细致,体现了精处方的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历史教研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学习大纲,整体把握复习要求,让学生加工课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转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问题。

3.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去理解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和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考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精选习题。

5、有效的知识实施,把基础知识在课堂上作为实施的主渠道,适时进行章节结、单元关和月度关。

6.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第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高三的教学和复习缺乏整体把握和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有粗略的阶段安排和复习进度,没有认真考虑各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以及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和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老师没有详细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明确的要求,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说明。老师只是想当然的去教书。

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对新的教学方法、模式、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上,老师还是习惯讲到底,老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特色。高三的复习课,大部分老师都是在讲知识,缺乏深入分析,只是简单罗列知识,抓不住主要知识;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无法把握整体历史框架和基本历史线索,学生知识零散无序。

5.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非常明确,就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基础,以大纲和考试大纲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传递和应用,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引导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只讲知识不讲方法,所以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老师教得很努力,学生学得很努力,却没有多大成就。

7.缺乏对高考题的筛选练习和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很多材料自己做,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只是讲义上的知识。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

第四,采取措施

1,整体考虑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上,既要有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有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

2.每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鉴于命题特点的先进性和近年来历史课的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围绕课本知识的落实,教师提问,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梳理主要知识,形成内部主要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知识。

第二轮复习主要围绕主要知识,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简单地把每一节的相关知识罗列在一起,而要注重分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汲取灵感,提高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根据教学大纲,重新梳理教材,查漏补缺,老师少说话,让学生自己动手,适当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学习大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描述是以大纲为基础的,大纲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基础,考试描述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作为备考,要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考试说明中没有列出的内容也不必深究。高考题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考察基础知识的分解,一部分考察更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密切相关,但不会直接照搬教材的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是教材内容的扩展。所以,依赖教材不等于被教材束缚。

4.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好知识。对于历史课,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着重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解整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的实施要在四清中进行,课本知识的记忆要放在课堂上,习题练习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迁移能力。

5.适当运动。每一轮复习都要有适当的练习,但一定要注意题目选择的层次性和代表性,避免陷入题目的海战。在讲课中,一定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只讲题目,要举一反三,让学生一窥全貌。另外,尽量选择一些新的题目,不要太老,学生会很乐意在新的情况下做,效果会更好。注意主观题的检查和落实。

6、处理好主体之间的关系。复习时不能单打独斗,要适当穿插两门学科的一些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参观,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文综的基本思维习惯,也有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

历史教研工作计划五、工作目标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最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学校以“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第一,打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研究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为课堂实践活动,以有效提高七年级历史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转型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点东西。关注资优生,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比较新鲜,对本学科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和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人数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教学过程。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1,备课

在我们学校,活页教案越来越成熟。结合我的项目,本学期已经更改了实验教案,继续编写项目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计划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备课;

①各类课(包括新课、复习课、听课、评课)都有书面教案。

(2)强调教法和学法指导的设计。运用学案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工具、教学过程(绪论、教学方法、学习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总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4)各单元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实验后记。每5个课时一篇实验后记。

2.上课

优质高效的课堂,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3.培训、标记和评论

培训:历史课代表协商后,给每个班级布置作业,老师监督,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纠正: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点评:形成总的点评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4.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轻松学习。鼓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中多关注学困生。复习时督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好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层次和梯度。改正的时候一定要当面认可,监督其及时改正。点评时,让学困生回答问题,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套路。

(1)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期末分组总结评价。

(3)引导学生形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老师及时记录问题。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及时记录学生作业的完成和提交情况,期末分组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