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思成的人生、事业、感悟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一,要学习梁思成敢于担当,在国家危难时默默坚守的精神。早在1955,梁思成就陷入了60年代批判“复古主义”和“文革”风暴的洗礼。但是,在沉重的成本和压力面前,梁思成先生的学术执着和坚持精神依然打动了后辈。
第二,我们应该学习梁思成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保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因为在抗日战争期间,林的弟弟在对日空战中阵亡,而梁思成对日本列强恨之入骨,却仍然认为保护京都和奈良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是早在60年前梁思成先生崇高的国际主义建筑精神的光辉,所以日本人民称梁思成为保护日本文物的老师。
第三,要学习梁思成建筑“国学”的大文化精神。有必要回顾和学习传统。把传统文化作为灵魂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总是停留在传承文化遗产的层面。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寻求如何发展和创新。今天的“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呼吁中国建筑师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也是为了寻找中国建筑的现代发展之路。
第四,要学习梁思成开创中国建筑文化新局面的举措。在“国学”备受关注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树立建筑“国学”典范梁思成先生的形象。因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将西方建筑科学方法引入中国建筑学会,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建筑成就。1953年,在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大会上,他提出了建筑的“可译性”和“翻译论”的观点,对中国的建筑构成要素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五,要学习梁思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精神。一个失去了记忆的民族,一个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城市和建筑设计,都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和竞争力。建筑师不应该成为文化遗产的“破坏者”,而应该用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做文化遗产的护花使者。
第六,要学习梁思成严谨科学研究的求实精神。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开拓者的建筑文物保护工作者,能够进行如此多的历史遗迹调查、古建筑测绘、文献资料整理和发掘,留下如此多的珍贵遗产,这本身就表现出了一种近代难以想象的特殊的吃苦精神和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