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战争

1939年至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5120多万军民死亡。最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三个法西斯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一个得到解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迅速发展的德意日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929-1933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为了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是日本帝国主义首先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1931 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的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1933+10月,日军开始入侵华北。1937年7月7日,日军向驻守在北平西南郊区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全面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二战的全面开始是德国入侵波兰甚至西欧国家。战争分为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九月1至1941六月21),1939九月1,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英法联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加入;9月10,加拿大加入)。由于波兰对战争几乎毫无准备,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波兰很快被德国人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进军波兰,占领了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9月28日,德国和苏联签署了“划界”条约,划定了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区。

从战争爆发到5月1940,英法奉行战前外交政策,企图将德国侵略的灾难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停顿,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国家。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国军团未经宣战,入侵丹麦,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即所谓的“第五纵队”)的帮助下,法西斯德国人在挪威的战斗行动在两个月内以占领全境而告终。

法西斯德国的军政领导人早在挪威战役结束前就已经开始实施“黄色计划”,规定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对法国进行闪电攻击。攻击开始于5月1940日拂晓。起初,机场遭到密集突袭和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力突击从北面迂回到“马奇诺防线”,越过法国北部。坚定奉行防御战略的法军总司令,在没有建立纵深战略储备的情况下,大量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法西斯德国坦克兵在色当地区突破防守后,于5月20日抵达英吉利海峡。14年5月,荷兰武装部队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支法军在佛兰德斯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毕军投降。英军和一支法军被堵在敦刻尔克,丢弃所有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回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和艾纳河上仓促建立的防线。10年6月,法国政府放弃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的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而告终。

6月1940日,意大利加入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大利军队入侵英属索马里、肯尼亚和苏丹,9月中旬从利比亚入侵埃及,企图向苏伊士进军。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大利军队从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的企图。1941 1-5月,英帝国军队将意大利军队赶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损失惨重。1941年初,德军组建了一支“非洲军”,在隆美尔将军的指挥下向北非进发。德意联军3月31转攻,4月下半月到达利比亚埃及边境。

在欧战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日军进攻中国大陆,开始占领华南,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 7月16日,希特勒下达了入侵英国的指令(海狮之战)。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袭。

当德国入侵英国时,它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东方。与入侵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三国侵略同盟的加强。在准备入侵苏联的过程中,法西斯德国入侵了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夺取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手没有团结自己的力量,没有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制。到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时,几乎所有的西欧和中欧国家都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成为附庸国,它们的经济和资源被用来准备入侵苏联的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6月22日,118年6月22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入侵苏联。22日和2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代表英美政府发表声明,缔结协议,支持苏联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德国人占领了大片俄罗斯领土。由于苏联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之间的冬季总攻,法西斯“闪电战”计划彻底破产。

19411 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65438年2月8日,美、英等国对日宣战。65438+2月11,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经过广泛的准备,法西斯德国最高统帅部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役之一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重要岛屿。英美荷联合舰队受到重创,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在西太平洋的所有海空军基地。从1942上半年开始,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开始增强,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战役(5月7-8日)和中途岛战役(6月)中损失相当大,到1942年底转入太平洋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与苏联作战的计划。

战争第三阶段(1942 165438+10月19至1943 65438+2月31),1942 65438+10月65438。苏军夺取主动权后,在1942年冬和1943年春,对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等战场区域的敌人进行了毁灭性突击,击退敌人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4000多万人口的大片领土。击溃敌218师,击毁火炮约5000门,坦克7000辆,飞机65438+4000架。法西斯德国无力弥补这些重大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摧毁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6月1941到2月1943,对德宣战的国家从15增加到36个。

从1942的秋天开始,英美之间的争斗更加积极。兵力更大的盟军战略航空兵调整为轰炸德国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对抗德国潜艇的效率也提高了。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统一指挥下,盟军最高统帅部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相当的热情。7月1943,10,美英军(13师)登陆西西里岛,攻占该岛。9月初,他们派出登陆部队在亚平宁半岛登陆,但没有遭到意大利军队的大抵抗。英美军队在意大利的进攻,恰逢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反法西斯斗争导致墨索里尼体系出现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利奥元帅成为新政府的首脑,并于9月3日与美国和英国签署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在战争的第四阶段(1944 65438+10月1至1945年5月9日),美英两军在太平洋和亚洲发起进攻。在1944的夏秋两季,苏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向德国宣战。由于白俄罗斯战役(1944),白俄罗斯全境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7月下旬,苏联军队和波兰第一集团军解放了波兰。1944年,整个摩尔达维亚和罗马尼亚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苏联军队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法西斯帝制,成立祖国阵线政府,向德国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苏联军队的参与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 10 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解放。苏联军队帮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部。

苏联最高统帅部总部于6月1945+10月12-6月14对维斯瓦河和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风暴占领了哥尼斯堡,消灭了敌人的泽姆兰集团。4月上半月,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德军重群相继被歼灭,但泽和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却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解决战后欧洲安排的问题,2月4日在雅尔塔召开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11。4月初,盟军在鲁尔包围了大约20个师的法西斯德军。西线的德国人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到达易北河,占领爱尔福特和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国军队到达了施韦林、吕贝克和汉堡。5月2日,在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三支部队发起了声势浩大、异常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被围困。

柏林被征服后,西线出现了大规模投降。希特勒自杀后(4月30日),东拼西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与苏联作战的情况下,与美国和英国达成了部分投降协议。5月8日午夜,以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联占领的柏林郊区卡尔霍斯特签署法西斯德军无条件投降书。受苏联政府委托,苏联元帅朱可夫与美、英、法三国代表一起接受无条件投降。

在战争的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在1944和1945期间,盟军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实施了海军战役和登陆战役,以粉碎日本舰队和日本解放军占领的岛屿。1945年5月,发动战争的侵略国中,只有日本还在继续战斗。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在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被彻底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南萨哈林岛(南萨哈林岛)、千岛群岛全部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了一系列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争夺殖民地,而且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全世界的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所有国家免遭法西斯奴役和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崩溃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整个战后世界的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人民,在* * *和工人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生活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最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和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总战历时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以及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

义务兵人数达到1.1亿。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国家就生产了58.8万架飞机,23.6万辆坦克,654.38+0.47万门大炮。

德国生产大约109000架飞机,46000辆坦克,超过4350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质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就达2600亿美元(按价值1938计算);每个交战国的直接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万余人,居民死亡3430万人,合计死亡512万余人,仅苏联就达2000多万人。这是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破坏。

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设备,火箭,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火箭在二战中首次使用,核武器和雷达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空军、国土防空部队、潜水舰队、空降兵、工程兵、技术兵的作用增强。这些对战后国家的军事思想、战争思维和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海湾,波斯湾的缩写,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所表现出的现代高技术作战的新形势、新特点,给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带来了许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主权和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解体,伊拉克与科威特的争端再次凸显。就伊拉克而言,主要原因是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在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地区大国。1990年7月,在向科威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伊拉克下定决心武力吞并科威特。

1990 8月2日上午1时(科威特时间),经过精心准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对科威特发动了突袭。与此同时,一支特别行动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进行了一次直升机攻击。拂晓时,两支对立的部队开始攻击城里的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带着一些王室成员匆忙逃到附近的一艘美国军舰上。阿米尔的兄弟法赫德王子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点,伊军基本控制了科威特城。下午4点,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科威特全部领土。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震惊了全世界。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反应最强烈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它们在海湾地区有很大的经济利益。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迫使伊拉克撤军,并做好必要时实施军事打击的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制定了“沙漠之盾”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点(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

“沙漠之盾”行动计划是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在3至4个月内(17周)部署24万兵力及其组织装备,使美军及其他出兵国在该地区的兵力与伊军大致相当。第二阶段,我们将根据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使兵力达到足以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根据伊军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沙特发动攻击的情况,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达兰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袭部队,建立机械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封锁伊军可能的攻击,确保后续部队陆续到达部署。

方案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的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地调度运输司令部管辖的战略运输工具,调动预备役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招募和组织预备役。其他部队派遣国也启动了自己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的行动,省厅两个阶段分别于6月8日+01结束。当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1200坦克,2000辆装甲车,1300作战飞机,1500直升机,100多艘战舰。

其他国家派遣的军队总数达到50万。一些非部队派遣国提供了武器装备、船只、飞机和医疗队。随着各国军队的部署,越来越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8月中旬,通过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级别成立了一个协调作战指挥机构。原则上,战区内所有部队由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中将·哈立德和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统一指挥。然而,各国军队分别从其最高当局接受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等国的出兵和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延缓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种制裁,保全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着“圣战”的旗号,将撤军问题与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挂钩,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手指;经济上,采取对内紧缩,对外寻求突破的政策;军事上,加紧扩军备战,恢复建设24个师,使陆军总兵力达到77个师,65438+20万人。同时,加强了战区兵力部署。按照三道防线部署了43个师,约54万人,4280辆坦克,2800门火炮,2800辆装甲运输车。

美军在开始实施“沙漠之盾”计划时,已预估到伊拉克拒绝撤军,拟定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65438年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项计划。计划要点是进行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机构;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试图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府。

基于这一决心,制定了如下作战计划:实施多国、多方向、海空、地面协同进攻,先以空战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再逐步转移空中作战重心,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以阿拉伯军队解放科威特城。整个战斗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2.夺取制空权;3.对地面部队的空袭;4.地面进攻行动。

165438+10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规定19911 15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 1 10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了战前的最后一次会晤。然而,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的余地,会谈未能取得成果。65438+10月16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 30,布什总统向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签署国家安全指令,命令美军对伊拉克开战。

65438+17年10月凌晨,美军空袭开始。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战。按照计划,三个阶段将同时启动,携手推进,逐一实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EF-111、EA-6B、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路。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这是攻击的原因。每日出动架次为2000至3000。据美军统计,到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54万伊军有25%以上伤亡,重型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军中央司令部的陆军还制定了具体的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决定由五个军事小组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国第18空降军在全线西部实施攻击,负责切断战区伊军与后方的联系。美国第七军在前线中段承担主要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方联合部队、美军中央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和东部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面和科威特城内的伊拉克部队,牵制伊拉克战术和作战部队。北部和东部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城。方案拟定后,多国部队从65438年6月+10月17空袭当天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攻击起点移动了2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

1991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4点,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军队发起大规模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前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总部的注意。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导致西端“关门”,东端“开走”。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主攻的美军第七军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先向北,再向东,消灭伊拉克军队的主力。伊拉克军队面对多国部队的进攻顽强抵抗,随后逐渐向北部和西部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上午,科威特城完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大部分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鉴于此,布什总统于当地时间当天8时发布临时停火令。整个地面攻击持续了100小时。

临时停火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并愿意执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在此基础上,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已经结束。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43个师中有38个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运输车,2917门火炮被摧毁或被俘。107架飞机被击落、摧毁或俘获。多国部队共死亡126人(包括74名美国人),受伤300多人,失踪12人。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崩溃和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深刻反映了世界向新格局过渡中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上装备武器;攻击方式不再以大规模杀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准性;整个战争的范围和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战争的协同性和时效性是空前的。还表现出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应用于战争所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许多新特点,包括:空战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交战手段;电子战是“硬杀”不可或缺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新的战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