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里耶·坦伯肯》中藏族盲童的向导和天使

她看不到这个世界,但她想为盲人创造一个新世界。她为了一群不知名的孩子,从地球的另一端来到这里。她带来了光明。她的眼睛很亮,健康的人都能从里面找到路。

Sabriye tenberken于1970年出生于波恩附近的一个小镇。两岁时,她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情必然恶化。于是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带着她到处走,有意识地让她多看照片。萨布利亚说,直到现在,那些山川、河流、阳光和色彩依然偶尔出现在她的梦里,依稀像被水浸泡过。十二岁时,萨布利亚完全失去了视力。在经历了一段痛苦而艰难的时光后,她接受了再也看不见的现实,同时她也生来就有了一个信念,失去视力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

后来,萨布利亚去了一所特殊的盲人学校。她还学会了骑马、滑雪和划船。高中毕业后,萨布利亚顺利考入波恩大学,在那里学习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而在研究中亚时,她在一台计算机听力分析仪的帮助下专攻藏语。Sablja坚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样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也是她1997独自来到拉萨的原因。

Sablja第一次来拉萨是在1997。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即使看不到,她也能感受到雪山,清凉的空气,闪着金光的寺庙,还有慢慢走向大昭寺的信众。在Sablja的《我的西藏之路》一书中,她曾描述拉萨是一座热闹而空荡的城市。

西藏有着令人羡慕的耀眼阳光,但强烈的阳光也让这里的眼病发病率非常高。西藏240万人口中,约有10000视力障碍者。Sablja在拉萨听到一种说法:在当地的信仰中,盲人因为上辈子的罪孽而在今生受到上帝的惩罚,恶灵进入身体并带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当地象征着一种厄运。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出生就被淹死了,而幸存下来的人却在周围人的冷漠和残酷对待中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Sablja决定留下来。她想为这里的盲人做点什么。

Sablja开始亲自调查这里的盲童。她租了一匹马,骑到了170公里外的自贡。当时马的主人不放心自己的马,坚持要当向导。“这里没有多少树对骑行者构成危险,‘马儿有眼’。”Sablja认为独自旅行不是问题。“有需要就问路。”她说。她在拉萨色拉寺就是这么做的,人们把手放在她的胳膊上,给她指路。

在自贡,Sablja了解到当地人固执地认为盲童不会说话。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父母把他绑在床上。因为没有运动,孩子的肌肉缺乏发育,看起来只有四岁那么年轻。自贡发现的第一个盲童Sablja是自闭症患者。她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坏人,还朝她扔石头。

萨布利亚发现,西藏的盲童最需要的是接受教育,像普通孩子一样融入社会。她萌生了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教育机会的想法,让这里的孩子免费接受教育。但是当她第一次和别人交流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她的想法不切实际。Sablja认为既然别人不相信我们,那我们就只能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力和想法向世界证明。唯一认可和支持萨布利亚的人是她在拉萨旅游时认识的荷兰小伙子保罗。最后,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结了婚,一起开始了西藏盲童学校的创业之路。

1998年6月,Sablja向德国政府申报了在西藏建立一个帮助盲人项目的想法,并于次年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1999年,在德国政府的赞助下,Sablja的学校终于建立起来了。Sablja和Paul's Braille Without Borders组织主要负责盲童学校的组织工作,资金主要来自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各类机构、财团、基金会和个人。

不像其他学校,这里课间休息整整一个小时。萨布利亚喜欢躺在二楼阳台的栏杆上,听孩子们踢足球。当球滚动的时候,球里面的铃铛会发出声音,很多小朋友会朝着声音跑过去。有时候,学校的藏獒也会参加,把球咬在嘴里,什么都不做。孩子们不得不听着,互相问:“球在哪里?球呢?”……

在盲童学校,孩子们不仅要接受小学教育和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还要接受一些适合盲人的职业技能训练。最常见的是按摩、推拿、手工编织。孩子如果有相关的天赋也可以学医疗护理。如今,盲童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按照学龄分为老鼠班、老虎班、兔子班。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藏语、汉语、计算机、艺术和音乐。美术课上,她会对拿着画笔不知所措的孩子们说:“你们这里都是毕加索”。每天晚上,萨布利亚都会像妈妈一样,在睡前温柔地对每个孩子说“晚安”。数百公里外,在日喀则盲人学校的农场上,更多的孩子正在学习织地毯、织毛衣、放牧、种田、挤奶,甚至用从荷兰学到的技术制作奶酪。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民族语言,萨布利亚在刘易斯·布莱叶发明的盲文基础上创造了藏文盲文,发明了藏文盲文打字机,这些孩子有幸成为西藏第一批读懂藏文盲文的人。现在,孩子们每天都在课堂上敲着打字机,大声朗读字母和单词。他们中的许多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与来参观的外国人交谈。

2000年6月5438+065438+10月,由Sablja和西藏残联共同创办的盲人康复与职业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先后开办了盲童预备培训中心、盲文书籍印刷厂、盲人自我融入中心和职业培训农场。一般经过两年的特殊训练,学生就可以进入正规学校,有的盲童转学到正规学校后成绩优异。许多孩子通过学习找到了谋生的方法。多吉和强巴在2000年来到这所盲校。当他们回到家乡,他们开了一家茶馆。兄弟俩生来都是盲人,他们的家庭生活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现在他们可以养活自己了,这让全村人都很惊讶。另一个孩子在拉祜族的酒店做翻译,据说现在很骄傲。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潜能,2004年,萨布利亚邀请第一位盲人埃里克·韦亨梅尔(Eric Weihengmel)和他的登山队来到西藏,指导盲童挑战喜马拉雅山一座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经过精心准备,萨布利亚夫妇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带领下,成功攀登到海拔6500米的高度。这一“壮举”并非心血来潮。Sablja想通过这次登山活动让这些孩子知道,只要我们有一个人生目标,我们不仅可以做很多事情,还可以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萨布利亚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让自己和这些孩子“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现在这个漂亮的女孩去了印度,她决心在印度建立一所盲童学校。萨布利亚的学生于震告诉大家,萨布利亚为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给了她一个新的世界,相当于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从萨布利亚身上,她获得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她还希望能建立更多这样的盲人学校,让更多的盲人有机会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