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跨越障碍等军事需求。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由纸糊而成,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
宋代的风筝在民间广为流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的风筝遍布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后又漂洋过海,传到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另一条线沿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路线进入阿拉伯和西欧。17年在中国元朝担任官职的意大利人凯尔·波罗回国后也将风筝引入西方。
扩展数据
风筝的造型主要模仿自然生物,如鸟、昆虫、动物和几何立体。在图案方面,主要以个人喜好设计,包括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鸟类等。
除了丝绸和纸之外,风筝也是由塑料制成的。骨茎包括竹竿、木棒和胶棒。有人设计了一种无骨风筝,其结构是将空气引入丝绸制成的风坑,让风筝形成一个轻轻漂浮的空气枕,然后乘风而行。
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日本也有一种大型风筝,在每个风筝节时都会放入蓝天。这些风筝的大小从十英尺到二十英尺不等。骨杆是竹子做的,100多人放。
山东省潍坊市被各国誉为“世界风筝都”。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民间出现了会系风筝的艺人。到了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放风筝艺术达到了顶峰。清末,潍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很多地方的商人来潍坊买风筝,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有三种基本形状:绳状、硬翅状和简形。其中龙头蜈蚣最为突出,据说是受到龙骨水车的启发。
现在已经发展到很多品种,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形状颜色也不一样。从很简单的白纸红纸的蜈蚣风筝,到五彩斑斓的金银九头龙风筝。从两条龙玩珠子的奇妙构思,到三条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翔的“是什么造就了大海”,真是千变万化,充满了别出心裁。
央视-风筝的起源
百度百科-风筝